第四百七十二章办学党

    杨改革给自己的将帅们介绍了一番刺刀的用处和好处,本想多说一下,仔细的讨论一下,可今天这日子实在是不适合讨论战术问题,匆匆的见了一面,算是安抚,就准备接着见下一批人了。

    “臣等告退……”几位将帅见皇帝还有事,说了声告退,就准备退出去了,今天这太庙外面聚集了大批的大臣,实在是不适宜和他们多说。

    “嗯,去吧,把这刺刀也带回去,仔细的研究一下这刺刀,琢磨一下这刺刀对敌的方方面面,优点和缺点,过几日,朕再考问诸位。”杨改革说道。

    “臣等遵命!”几个将帅一同道。

    “另外,记得保密,此物乃是我朝最新的武器,乃是日后克敌制胜的奇兵,不可走漏了风声。”杨改革又叮嘱道。

    “臣等明白。”几个人又答应道。

    几个人出来了,却又把孙承宗围拢住,皇帝太忙,没有空和他们细说,但这孙承宗明显是知道内情的,怎么能放过他?一个个把孙承宗围住,准备问东问西了。

    对这东西期望最大的其实还是兵部尚书刘延元,要是按照皇帝说的,有了这东西,连步卒都可以对抗骑兵了,而且还是野战,这岂不是说,平定东虏,指日可待?刘延元对于具体的如何用刺刀作战不清楚,更不理解,也不太想搞明白,不过,倒是把皇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理解了个明明白白,一出门,就连忙拉住孙承宗。平定东虏的这个功绩,看来,真的有希望在他任上做到啊!

    “阁老,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有了刺刀,就可以和东虏决战了?”兵部尚书刘延元迫不及待的问道。

    其他几个将帅见兵部尚书拉扯孙承宗,就知道兵部尚书打的什么主意,纷纷跟进、驻足围着孙承宗,希望孙承宗给一个详细的答复。

    孙承宗被围在中间,看着周围期盼的眼神,笑道:“罢了,罢了,既然诸位这样想知道,那老夫就说一说吧。”

    “阁老请……”。这几个人,不少都是孙承宗的老部下,年纪最大的赵率教也才五十多岁,比起孙承宗来,还是小了一辈,所以,看到几个“小辈”围着自己问东问西,孙承宗也乐得解释。

    “……此物,乃是精钢造就,结实得很,乃是孙元化制造,也是最近才制成的……”孙承宗将几个将帅带到一个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就开始解释起来。

    “阁老,就是那个铸炮的孙元化?听说,乃是徐阁老的学生?咱们现在用的大炮都是他负责铸造的?”兵部尚书刘延元立刻问道,孙元化不过是个举人,或许在他们这些进士眼里,不算什么,不过,他有个好老师,徐光启,这就不同了,算起来,也是帝党中人,而且他还很得陛下看重,据说,皇帝拨给他的铸炮银,乃是天文数字。

    “……不错,就是此人,此人得徐子先指点,精通西洋学说、历算、铸造,造出来的钢铁,各有用途,实属罕见,京城中的四轮马车之所以不那么颠簸,就是用了他铸造的钢铁……”孙承宗笑着解释道。

    “唔!……”众人一阵叫好,这总是帝党的成就。

    “……此刺刀,也是他根据陛下的要求,用特殊的炼钢之法炼造的,比普通短剑,要结实得多。”孙承宗接着解释道。

    对于这个说法,众人没有表示什么不同意见,大家都是常年打仗的人,武器的好坏,一看,一掂量,就能估摸出个***不离十,对于这刺刀的质量,没人表示有问题。

    “那,阁老,这种东西装上火枪之后,真的能和东虏野战?”兵部尚书迫不及待的问道。

    “按照参谋部的推演,能,怎么说呢,应该说是,让步卒在野外有了一种对抗骑兵的方法,不至于在野外给骑兵屠杀,具体的胜败,还得看当时双方的具体情况……”孙承宗想了想,相对公正的总结道。

    刘延元得了孙承宗的准信,心里安稳了大半,既然孙阁老都说可以了,那多半没问题了,至于细节问题,至于怎么打,他可糊涂的得很,他暂时也不关心那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