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没有打算去收复下蔡,这次偷袭下蔡的是胡烈的骑兵,以现在淮南军的战力,根本就是无法和胡烈的数万骑兵相抗衡的,就算把淮南军全部投入进去,也未必能打得得赢胡烈。
甚至诸葛诞都没淮备去淮河沿线去阻击司马军的渡河,本来淮河防线算是淮南军一道不错的防线了,司马军不擅水战,诸葛诞完全可以利用淮河进行阻击,将司马伦挡在淮北之地。
但刚刚接到的最新消息,让诸葛诞打消了这个念头,那就是驻守平春的王昶也是闻风而动,连克无人防守的弋阳和六安,从西路直扑寿春而来,吴纲撤军之后,整个淮南西部的三个郡都处于无人防守之状态,王昶一路东进,势如破竹,预计最迟到明晚之时,便可抵达寿春城下。
司马伦到达淮北,而王昶沿淮南而进,这让淮河防线顿时也失去了意义,如果诸葛诞派兵驻守淮河一线,很可能会遭受到腹背之敌,所以诸葛诞一听王昶杀来的消息,便立刻打消了淮河阻击的念头。
至于撤退,诸葛诞恐怕也是没有任何地方去的,如果和东吴能继续保持同盟的关系,诸葛诞至少还能有向江东的一条退路,但现在双方交恶,势同水火,诸葛诞最后的这条退路也没有了,所以诸葛诞除了坚守寿春之外,这天下之大,已经再无容身之所。
坚守寿春,诸葛诞并非没有信心,要知道在诸葛诞最初的计划之中,整个的淮南防御体系,就是围绕着寿春来进行的,寿春城储备着淮南军八成以上粮草和军械,那怕是被司马军围困一年,都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之前诸葛靓几乎守不住寿春,那是因为诸葛靓兵少的缘故,当时诸葛诞离开寿春的时候,留给诸葛靓的,只有一万军队,经过几天的血拼,只剩下了几千人,想要用几千人来守住这么一个诺大的寿春城,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而现在诸葛诞的在下蔡的人马都已经撤回到了寿春,吴纲的人马也回来了,再加上寿春城原本的守军,差不多也接近五万之数了,有这么多的人马,诸葛诞对守住寿春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没有了任何退路的诸葛诞必须要守住寿春,否则的话,就会落个身死灰灭,三族俱诛的下场。
当初王凌是怎么死的,诸葛诞可是清清楚楚,司马家对付政敌,从来也没有心慈手软过,从曹爽到王凌,从毌丘俭到张缉李丰,死在司马家的屠刀之下的,还少吗?
诸葛诞如果不想步他们的后尘,那就必须要守住寿春,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脱司马家的屠刀。
东吴那边是彻底地指望不上了,原本诸葛诞还希望以割地结盟的方式,交好与吴国,让他们帮着出一份力,但东吴人的心机太深了,谋算太狠了,偏偏又为司马伦所利用,才最终导致了吴军围攻寿春的这个灾难性后果。
司马伦年纪轻轻,但他的手腕却是如此地高段,轻易地就将诸葛诞和孙峻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但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且斩断了诸葛诞的最后逃跑之路,就算是死,他也得死在寿春,没有了任何的去处。
而孙峻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寿春没有图到,反倒是损兵折将,折损了将近两万的人马,还搭上了唐咨的性命,尽管他们退回到了新城,且保无虞,可这些兵马的损失,却也是无法挽回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此番与诸葛诞交恶,同盟关系瓦解冰消,接下来司马军就会大举进攻寿春,而一旦寿春被攻破,司马军就有可能会挥师南下直取新城,吴国从此役之中捞到的最后一点好处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孙峻此刻也恐怕是陷入到了深深的懊悔之中,当初为了应付差事,他只率了五万人马到达了新城,未料想到最后竟然会是这样的局面,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从江东多调一些兵马来,那样就能确保拿下寿春了。
而一旦寿春到手,形势就会完全的不同,吴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可惜这世上,终究是没有卖后悔药的,那怕孙峻把肠子都悔青了,也是无济于事的,接下来,他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新城保下来的问题,至于诸葛诞的生死存亡,对于孙峻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现在诸葛诞想要自救,已经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依靠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首先下令,所有留驻城外的淮南军立刻全部入城,就连奉命去追击孙峻的蒋班,也被诸葛诞紧急地给召了回来,此刻他必须要整合淮南军的所有兵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城池的防御之中去,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司马伦轻易地攻破寿春城。
如果是在淮南军的全盛之时,诸葛诞对于守住寿春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但颖上一战,淮南军遭遇到了重创,几乎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马,寿春被孙峻围攻,让淮南军的兵力是一损再损,而司马军的力量,却几乎是毫发无伤的,司马伦麾下至少也有十万大军,再加上王昶的五万人,司马军围攻寿春的军队,合计达到了十五万人,兵力三倍于淮南军,这也给了诸葛诞无穷的压力。
寿春究竟怎么才能守住,坦白说,诸葛诞也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只能是调动所有的力量来守御城池,凭借着他多年来在淮南的底蕴,与司马伦进行周旋了,坚持一天是一天,如果能坚持到天下形势大变之时,或许诸葛诞还真有机会。
不过和司马伦几番交手之后,诸葛诞终于不敢再对司马伦有任何的轻视念头了,同时,诸葛诞也暗暗地懊悔,如果当初对司马伦重视一点的话,也不至于像现在输的这么惨。
甚至诸葛诞都没淮备去淮河沿线去阻击司马军的渡河,本来淮河防线算是淮南军一道不错的防线了,司马军不擅水战,诸葛诞完全可以利用淮河进行阻击,将司马伦挡在淮北之地。
但刚刚接到的最新消息,让诸葛诞打消了这个念头,那就是驻守平春的王昶也是闻风而动,连克无人防守的弋阳和六安,从西路直扑寿春而来,吴纲撤军之后,整个淮南西部的三个郡都处于无人防守之状态,王昶一路东进,势如破竹,预计最迟到明晚之时,便可抵达寿春城下。
司马伦到达淮北,而王昶沿淮南而进,这让淮河防线顿时也失去了意义,如果诸葛诞派兵驻守淮河一线,很可能会遭受到腹背之敌,所以诸葛诞一听王昶杀来的消息,便立刻打消了淮河阻击的念头。
至于撤退,诸葛诞恐怕也是没有任何地方去的,如果和东吴能继续保持同盟的关系,诸葛诞至少还能有向江东的一条退路,但现在双方交恶,势同水火,诸葛诞最后的这条退路也没有了,所以诸葛诞除了坚守寿春之外,这天下之大,已经再无容身之所。
坚守寿春,诸葛诞并非没有信心,要知道在诸葛诞最初的计划之中,整个的淮南防御体系,就是围绕着寿春来进行的,寿春城储备着淮南军八成以上粮草和军械,那怕是被司马军围困一年,都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之前诸葛靓几乎守不住寿春,那是因为诸葛靓兵少的缘故,当时诸葛诞离开寿春的时候,留给诸葛靓的,只有一万军队,经过几天的血拼,只剩下了几千人,想要用几千人来守住这么一个诺大的寿春城,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而现在诸葛诞的在下蔡的人马都已经撤回到了寿春,吴纲的人马也回来了,再加上寿春城原本的守军,差不多也接近五万之数了,有这么多的人马,诸葛诞对守住寿春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没有了任何退路的诸葛诞必须要守住寿春,否则的话,就会落个身死灰灭,三族俱诛的下场。
当初王凌是怎么死的,诸葛诞可是清清楚楚,司马家对付政敌,从来也没有心慈手软过,从曹爽到王凌,从毌丘俭到张缉李丰,死在司马家的屠刀之下的,还少吗?
诸葛诞如果不想步他们的后尘,那就必须要守住寿春,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脱司马家的屠刀。
东吴那边是彻底地指望不上了,原本诸葛诞还希望以割地结盟的方式,交好与吴国,让他们帮着出一份力,但东吴人的心机太深了,谋算太狠了,偏偏又为司马伦所利用,才最终导致了吴军围攻寿春的这个灾难性后果。
司马伦年纪轻轻,但他的手腕却是如此地高段,轻易地就将诸葛诞和孙峻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但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且斩断了诸葛诞的最后逃跑之路,就算是死,他也得死在寿春,没有了任何的去处。
而孙峻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寿春没有图到,反倒是损兵折将,折损了将近两万的人马,还搭上了唐咨的性命,尽管他们退回到了新城,且保无虞,可这些兵马的损失,却也是无法挽回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此番与诸葛诞交恶,同盟关系瓦解冰消,接下来司马军就会大举进攻寿春,而一旦寿春被攻破,司马军就有可能会挥师南下直取新城,吴国从此役之中捞到的最后一点好处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孙峻此刻也恐怕是陷入到了深深的懊悔之中,当初为了应付差事,他只率了五万人马到达了新城,未料想到最后竟然会是这样的局面,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从江东多调一些兵马来,那样就能确保拿下寿春了。
而一旦寿春到手,形势就会完全的不同,吴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可惜这世上,终究是没有卖后悔药的,那怕孙峻把肠子都悔青了,也是无济于事的,接下来,他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新城保下来的问题,至于诸葛诞的生死存亡,对于孙峻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现在诸葛诞想要自救,已经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依靠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首先下令,所有留驻城外的淮南军立刻全部入城,就连奉命去追击孙峻的蒋班,也被诸葛诞紧急地给召了回来,此刻他必须要整合淮南军的所有兵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城池的防御之中去,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司马伦轻易地攻破寿春城。
如果是在淮南军的全盛之时,诸葛诞对于守住寿春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但颖上一战,淮南军遭遇到了重创,几乎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马,寿春被孙峻围攻,让淮南军的兵力是一损再损,而司马军的力量,却几乎是毫发无伤的,司马伦麾下至少也有十万大军,再加上王昶的五万人,司马军围攻寿春的军队,合计达到了十五万人,兵力三倍于淮南军,这也给了诸葛诞无穷的压力。
寿春究竟怎么才能守住,坦白说,诸葛诞也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只能是调动所有的力量来守御城池,凭借着他多年来在淮南的底蕴,与司马伦进行周旋了,坚持一天是一天,如果能坚持到天下形势大变之时,或许诸葛诞还真有机会。
不过和司马伦几番交手之后,诸葛诞终于不敢再对司马伦有任何的轻视念头了,同时,诸葛诞也暗暗地懊悔,如果当初对司马伦重视一点的话,也不至于像现在输的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