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战争时期,为了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庞大军费开支,曹亮想要做到轻徭薄赋也很困难,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可以说是最烧钱的游戏了,那怕曹亮精兵简政,尽量把军费开支降到最低,但这样的开支仍旧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不停地吞噬着大量的人才财力和物力。
只有尽快地结束战争,一统天下,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日子。
越是临近于战争的尾声,曹亮便越有这种紧迫感,这场从公元一百八十四年黄巾之乱就开始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八十年的时间了,天下的人口从最鼎盛时期的五千万人降到了只有一千多万人,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和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曾经繁荣富庶的中原地带,到如今也沦落到荒如边塞。
然后,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吗?
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这仅仅不过是一曲序幕而已,对于汉民族而言,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其后的三百余年,那才叫暗无天日,真正的修罗地狱,汉民族坠入到了无底的黑暗深渊之中。
曹亮庆幸自己可以穿越到这个时代,他凭借着一己之力,灭掉了篡权夺位的司马家族,也清除了悬在汉人头顶上的匈奴鲜卑这把刀,从此历史上再无西晋王朝,也再没有五胡乱华,魏国也不再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如果后继者能在曹亮打下的这片基业上发扬光大,那么盛唐时代就会提前到来,大魏王朝也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之中去。
但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那怕他是一个经天纬地的人,但同样也无法敌得过岁月这把杀猪刀,曹亮终究会老去,死去,他生前可以主宰一切,但死后却灰飞烟灭,滚滚红尘之中,最后他连最微小的一粒尘土都无法捉得住。
曹亮深知这一点,自己活着可以主宰历史,但身后事,却是他无法左右的,秦始皇一统天下,横扫八荒,自号为始皇帝,并定下了规矩以,以后的皇帝就挨个儿叫秦二世、秦三世……一直到千秋万代,只不过秦始皇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强大的秦帝国,居然就二世而亡了,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话,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吧。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至于后代儿孙的事,真个儿操不了那个心。
人生不满百,而怀千古忧,曹亮恨不得自己能活一千八百年,一直活到自己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去,这样那些历史的错误就可以彻底地避免,将汉魏盛世一直延续下去。
但曹亮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怕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依然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他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时间内,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便将这个时代赋予历史,至于自己对历史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究竟能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曹亮真得就不得而知了。
一统天下只是曹亮所要走的第一步,那怕没有他,别人也会完成这一步,而一统天下之后曹亮所要做的,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真正的盛世,将他由来开启。
而现在曹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夯实着这个基础,兴科举、重商业、精耕细作、大修水利、革新除弊、裁撤冗员、惩治贪腐、抑制豪强,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曹亮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之,那怕是身在前线战争的环境之中,曹亮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尤其是对吴战争已经是临近尾声之时,关于吴地的治理问题已经早在曹亮的考虑范围之内。
尽管曹亮此次南征,是带了大量的守备兵和候补官吏的,前方的野战兵团负责攻城掠地,后续的官吏和守备兵旋即就接管了这些城池和地盘,基本上要做到无缝衔接,减少动乱,让吴国境内的百姓免受战乱的祸害。
但真正让魏国的官吏和军队接管各郡县的话,却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魏国的官吏和军队人生地不熟的,贸然地全盘接收,会和当地的士族以及百姓产生尖锐的冲突,唯有奉行吴人制吴的原则,这才避免这些冲突和矛盾。
吴人制吴,是曹亮推行的一种治理吴境的手段,此次南征以来,所到之处皆是望风披靡,吴人降者如云,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官吏和将领,在忠诚和自己的性命前途面前,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甘心情愿来为孙氏赔葬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和魏国合作和效力的。
这对曹亮而言是好事,这些归降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东吴的士家大族出身,在东吴各地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这些人出面,在安抚地方百姓方面,可以说是起事半功倍的效率。
说实话,在三国的这个时代,国家的概念并不是深入人心的,许多的士家豪门,看重的只是他们门阀的利益,只要在不触及到家族利益的前提条件之下,他们归降于那个势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
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军兵临江东,江东的那些士家代表纷纷跳出来支持投降曹操,如果曹操到江东的目标是屠尽江东人的话,那这些士家估计是宁死不降的,但曹操事先承诺江东各大士家利益不会减少,那这些士家就不会再给孙权卖命了。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孙休死了,孙吴政权瓦解冰消,大部分的士家豪门的产业可都是在江东,他们也不可能跟着孙氏的残余力量去流亡,所以只要在保全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下,这些人还是愿意归顺于魏国的。
只有尽快地结束战争,一统天下,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日子。
越是临近于战争的尾声,曹亮便越有这种紧迫感,这场从公元一百八十四年黄巾之乱就开始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八十年的时间了,天下的人口从最鼎盛时期的五千万人降到了只有一千多万人,多少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和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曾经繁荣富庶的中原地带,到如今也沦落到荒如边塞。
然后,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吗?
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这仅仅不过是一曲序幕而已,对于汉民族而言,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其后的三百余年,那才叫暗无天日,真正的修罗地狱,汉民族坠入到了无底的黑暗深渊之中。
曹亮庆幸自己可以穿越到这个时代,他凭借着一己之力,灭掉了篡权夺位的司马家族,也清除了悬在汉人头顶上的匈奴鲜卑这把刀,从此历史上再无西晋王朝,也再没有五胡乱华,魏国也不再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如果后继者能在曹亮打下的这片基业上发扬光大,那么盛唐时代就会提前到来,大魏王朝也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之中去。
但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那怕他是一个经天纬地的人,但同样也无法敌得过岁月这把杀猪刀,曹亮终究会老去,死去,他生前可以主宰一切,但死后却灰飞烟灭,滚滚红尘之中,最后他连最微小的一粒尘土都无法捉得住。
曹亮深知这一点,自己活着可以主宰历史,但身后事,却是他无法左右的,秦始皇一统天下,横扫八荒,自号为始皇帝,并定下了规矩以,以后的皇帝就挨个儿叫秦二世、秦三世……一直到千秋万代,只不过秦始皇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强大的秦帝国,居然就二世而亡了,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话,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吧。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至于后代儿孙的事,真个儿操不了那个心。
人生不满百,而怀千古忧,曹亮恨不得自己能活一千八百年,一直活到自己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去,这样那些历史的错误就可以彻底地避免,将汉魏盛世一直延续下去。
但曹亮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怕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依然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他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时间内,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便将这个时代赋予历史,至于自己对历史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究竟能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曹亮真得就不得而知了。
一统天下只是曹亮所要走的第一步,那怕没有他,别人也会完成这一步,而一统天下之后曹亮所要做的,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真正的盛世,将他由来开启。
而现在曹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夯实着这个基础,兴科举、重商业、精耕细作、大修水利、革新除弊、裁撤冗员、惩治贪腐、抑制豪强,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曹亮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之,那怕是身在前线战争的环境之中,曹亮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尤其是对吴战争已经是临近尾声之时,关于吴地的治理问题已经早在曹亮的考虑范围之内。
尽管曹亮此次南征,是带了大量的守备兵和候补官吏的,前方的野战兵团负责攻城掠地,后续的官吏和守备兵旋即就接管了这些城池和地盘,基本上要做到无缝衔接,减少动乱,让吴国境内的百姓免受战乱的祸害。
但真正让魏国的官吏和军队接管各郡县的话,却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魏国的官吏和军队人生地不熟的,贸然地全盘接收,会和当地的士族以及百姓产生尖锐的冲突,唯有奉行吴人制吴的原则,这才避免这些冲突和矛盾。
吴人制吴,是曹亮推行的一种治理吴境的手段,此次南征以来,所到之处皆是望风披靡,吴人降者如云,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官吏和将领,在忠诚和自己的性命前途面前,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毕竟甘心情愿来为孙氏赔葬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和魏国合作和效力的。
这对曹亮而言是好事,这些归降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东吴的士家大族出身,在东吴各地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这些人出面,在安抚地方百姓方面,可以说是起事半功倍的效率。
说实话,在三国的这个时代,国家的概念并不是深入人心的,许多的士家豪门,看重的只是他们门阀的利益,只要在不触及到家族利益的前提条件之下,他们归降于那个势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
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军兵临江东,江东的那些士家代表纷纷跳出来支持投降曹操,如果曹操到江东的目标是屠尽江东人的话,那这些士家估计是宁死不降的,但曹操事先承诺江东各大士家利益不会减少,那这些士家就不会再给孙权卖命了。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孙休死了,孙吴政权瓦解冰消,大部分的士家豪门的产业可都是在江东,他们也不可能跟着孙氏的残余力量去流亡,所以只要在保全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下,这些人还是愿意归顺于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