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贺典雄的自卖自夸,提醒了顾骜,让他注意到一个事实:
在1988年这个节骨眼上,曰本企业虽然在液晶技术方面独步全球,但好多技术巨头却身在宝山不自知,反而想要整各种其他花里胡哨的技术路线。
比如,后世沦为笑柄的电浆电视,在1988年虽然还在实验室论证阶段,可曰本人对它的重视程度却远超液晶——
不只是在索尼一家这么觉得,夏普,nec,都是这么觉得的。
相信,如果后世90年代末,或者21世纪初,液晶电视和电浆电视看起来还没分出胜负的那几年时间差里,花高价买了电浆电视的人家,都会对这个坑货深有体会。
对于不了解也没买过电浆电视的人,用尽量简洁的人话概括一下。
那就是液晶电视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虽然各方面性能没有佔到优势,但它好歹属于一个新兴的技术大类,是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显像技术的产物。
而电浆电视,虽然在后来同期的具体指标参数有部分优点,可它归属的大类还是电子显像管技术这个路径。
打个比方,就好比1944年的时候,元首黑科技的e-262喷气式战斗机刚刚造出来,单机战斗力可能还不如美国人的p-51“野马”战斗机,尤其是p-51d往后的那些野马精益求精究极魔改型。
(注:实战中德军的e-262战绩是普遍不错的,但这是因为德军抽调了精英飞行员集中到喷气机联队作战。就好比你让哈特曼去驾驶块砖头,他也能把美国人的飞机打下来。
如果不考虑飞行员技术因素的话,大家都用航校刚毕业的萌新对战,e-262是不如p-51晚期型的)
这就说明,一类新生事物刚刚出现时,其开山之作的实战表现,往往还不如旧世代产物最终的巅峰之作。但总的趋势谁都看得见,再给喷气机两三年时间发展,它们就轻鬆把一切活塞战斗机的抵抗尝试、都碾碎推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同理,柯达公司最初做出了数位,但只要数位发扬光大,柯达旧世代积累的优势就被追赶者重新拉回同一个起跑线了,他们怎么肯?
1905年,布列塔尼亚人造出无畏级主力舰之后,前无畏舰时代的军舰就都成了辣鸡,历史证明,后来还是布列塔尼亚人自己最吃亏——因为他们有70条原主力舰变成了废铁,而德国人只有不到20条变成了废铁。大家一起从零开始新的造舰竞赛,德国人很快超过了布列塔尼亚人的50%,美国人也超过了。如果没有无畏舰,布列塔尼亚人积累的历史里程是没那么容易清零重来的。
液晶电浆之争,也是这个道理。液晶乃至后来的led,这些都是半导体光电技术的大类範畴,从血统压制来说,长期肯定是要碾压显像管大类的电浆的。
那么,曰本人为什么会这么纱碧、死抱着电浆不放呢?为什么一直要强调“刚出现的液晶这不好那不好”、种种细节缺点、劝导消费者和研发者都去捧电浆呢?
这里面,不光是柯达式的考虑,也不光是布列塔尼亚海军部式的筹划,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说到底,是曰本人不愿意接受“产业链内部的全球化分工”,他们想守住工匠精神最终能发挥的空间。
顾骜前世在“得到”app上,听《液晶演艺》的时候,就剖析过这个问题:80年代末,乃至90年代大部分时候,曰本人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美式的制造业空心化也在曰本发生。
如果按照美国人那样,高科技产业越来越标准化、相容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那就是全球贸易不再仅仅是“产业间分工”,而是变成“产业内分工”。
所谓“产业间分工”很好理解,就是旧时代的国际贸易形式。比如让中国人种茶叶,法国人酿香槟,穷国搞农业输出农产品,富国生产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赚大钱赚剪刀差。
而一个行业如果生产环节标准化、容易代工,便于“研发和设计和生产的分离”,那就变成了中国加入to后常见的“产业内分工”了。
在1988年这个节骨眼上,曰本企业虽然在液晶技术方面独步全球,但好多技术巨头却身在宝山不自知,反而想要整各种其他花里胡哨的技术路线。
比如,后世沦为笑柄的电浆电视,在1988年虽然还在实验室论证阶段,可曰本人对它的重视程度却远超液晶——
不只是在索尼一家这么觉得,夏普,nec,都是这么觉得的。
相信,如果后世90年代末,或者21世纪初,液晶电视和电浆电视看起来还没分出胜负的那几年时间差里,花高价买了电浆电视的人家,都会对这个坑货深有体会。
对于不了解也没买过电浆电视的人,用尽量简洁的人话概括一下。
那就是液晶电视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虽然各方面性能没有佔到优势,但它好歹属于一个新兴的技术大类,是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显像技术的产物。
而电浆电视,虽然在后来同期的具体指标参数有部分优点,可它归属的大类还是电子显像管技术这个路径。
打个比方,就好比1944年的时候,元首黑科技的e-262喷气式战斗机刚刚造出来,单机战斗力可能还不如美国人的p-51“野马”战斗机,尤其是p-51d往后的那些野马精益求精究极魔改型。
(注:实战中德军的e-262战绩是普遍不错的,但这是因为德军抽调了精英飞行员集中到喷气机联队作战。就好比你让哈特曼去驾驶块砖头,他也能把美国人的飞机打下来。
如果不考虑飞行员技术因素的话,大家都用航校刚毕业的萌新对战,e-262是不如p-51晚期型的)
这就说明,一类新生事物刚刚出现时,其开山之作的实战表现,往往还不如旧世代产物最终的巅峰之作。但总的趋势谁都看得见,再给喷气机两三年时间发展,它们就轻鬆把一切活塞战斗机的抵抗尝试、都碾碎推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同理,柯达公司最初做出了数位,但只要数位发扬光大,柯达旧世代积累的优势就被追赶者重新拉回同一个起跑线了,他们怎么肯?
1905年,布列塔尼亚人造出无畏级主力舰之后,前无畏舰时代的军舰就都成了辣鸡,历史证明,后来还是布列塔尼亚人自己最吃亏——因为他们有70条原主力舰变成了废铁,而德国人只有不到20条变成了废铁。大家一起从零开始新的造舰竞赛,德国人很快超过了布列塔尼亚人的50%,美国人也超过了。如果没有无畏舰,布列塔尼亚人积累的历史里程是没那么容易清零重来的。
液晶电浆之争,也是这个道理。液晶乃至后来的led,这些都是半导体光电技术的大类範畴,从血统压制来说,长期肯定是要碾压显像管大类的电浆的。
那么,曰本人为什么会这么纱碧、死抱着电浆不放呢?为什么一直要强调“刚出现的液晶这不好那不好”、种种细节缺点、劝导消费者和研发者都去捧电浆呢?
这里面,不光是柯达式的考虑,也不光是布列塔尼亚海军部式的筹划,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说到底,是曰本人不愿意接受“产业链内部的全球化分工”,他们想守住工匠精神最终能发挥的空间。
顾骜前世在“得到”app上,听《液晶演艺》的时候,就剖析过这个问题:80年代末,乃至90年代大部分时候,曰本人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美式的制造业空心化也在曰本发生。
如果按照美国人那样,高科技产业越来越标准化、相容化,最后的下场是什么?那就是全球贸易不再仅仅是“产业间分工”,而是变成“产业内分工”。
所谓“产业间分工”很好理解,就是旧时代的国际贸易形式。比如让中国人种茶叶,法国人酿香槟,穷国搞农业输出农产品,富国生产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赚大钱赚剪刀差。
而一个行业如果生产环节标准化、容易代工,便于“研发和设计和生产的分离”,那就变成了中国加入to后常见的“产业内分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