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敦煌
嘉陵随着疏勒派往沙州的使团,于四月下旬出发,使团文官之首是法信,武官之首是田浩,副将慕容旸,除了两个护卫营之外还有民夫三百人,僧侣一百五十人,官吏十二人,另有随行商人三百余众,总数一千多人,却用了两千五百匹马、六百头骆驼,此外还有十五架马车,除了张迈准备给曹议金的礼物之外,还装载了大昭寺赠给敦煌灵图寺的珍贵佛经与佛像。
一路经莎车直到于阗城,虽过国境,因安西与于阗两国交好,所以全无阻碍,到达于阗后停了两天,李圣天对法信、田浩、嘉陵等厚加款待,又派了一个规模相当的使节团,以马继荣为使团之首,僧人善因为使团之副,与安西使团一同东行。
使团向东走了八日,到达六百多里外的尼壤城,自尼壤以东,就有一千二百多里没有城镇了,走一百多里有一条每年只存在三个月的小河,装了水,再走三百里,又是一条小河,这时却只剩下河床里的湿沙,使团从湿沙中拧出水来,继续东行四百里,在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一条每年只存在五六个月的内陆河,然后再走三四百里,才到达了于阗最东面的边城且末。这段路走下来,已是五月底。
疏勒的生活虽然也不容易,但毕竟是在家过日子,这样上千里的长途跋涉嘉陵还是第一次,幸好沿途也没遇到武装攻击,望见且末城时这个两千多人的使团无论僧俗都已经疲倦不堪,个个如同渴马奔向清泉一样奔入城内。
问马继荣沙州还有多远时候,马继荣道:“大概还有已经走过的路那么长。”嘉陵等都听得呆了,田浩心道:“如今只是使团而已,一路太平走来,居然也这么困难了,如果是打仗,这条路可未必走得了大军。”
马继荣见他们这样,笑道:“放心,最难走的路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折往东北,沿着且末河,到达蒲昌海,然后再折而向东,就可以到达沙州了。”
马继荣在于阗地位甚高,他到达且末之后本城留守也得听他号令,二千多人的使团到了这里已经个个疲倦,所以马继荣和法信、田浩商议过后决定休息三天,同时却先派出快骑往沙州方面报信。
三天之后已经是六月初二,使团继续沿且末河东进。
且末河是昆仑山系第一大河,长一千六百里,河面比疏勒河还要大得多,此时正是涨水期,河面宽阔,且末城留守命人准备了许多船只和木筏,将沉重的东西都放到船上运载,顺流而下,岸上走着轻骑与骆驼,这样行程便更快了。
走了五日,便见归义军西南方面的驻军来迎——归义军与于阗有翁婿之好,彼此关系比安西与于阗之间还要亲密,听说于阗使者来一路都是热情接待。
又走四日抵达蒲昌海,这蒲昌海曾是西域最大的咸水湖之一,汉朝时水域面积据说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到唐末已萎缩了十倍,南北不足百里,东西最长段才二十余里,但嘉陵一辈子没见过大海,就连大的内陆湖也未见过,这时见到不免好奇。
法信指着蒲昌海考校嘉陵道:“此海大大有名,你可知道它的历史典故?”
嘉陵这次东来却是做过功课的,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蒲昌海即古之‘盐泽’,‘盐泽’之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此湖西北即古楼兰城所在,张骞通西域时已见,此地之民,‘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是西域少见的以渔为生者。自《汉书》始称蒲昌海,沿用至今。”
法信笑道:“不错不错,有长进,不过你说此海始见于《史记》,却还是错了。此海早在《山海经》时便有记载了。”
嘉陵惊道:“《山海经》?那可是先秦的典籍了啊!”
“是啊。”法信道:“《山海经》之《北山经》‘敦薨山’条云:‘敦薨山,敦薨水出焉,西注泑泽,出乎昆仑东北隅,实为河源’——这里的‘泑泽’说的就是蒲昌海,我华夏先祖探至此,以为这里是黄河的源头,这却是稍有差误了。”
嘉陵听得默然,心道:“张大都护在疏勒讲学,常说我中华自汉以来便拥有西域,若照师叔这说法,只怕还不止呢。”
马继荣告诉法信、嘉陵道:“当年蒲昌海最兴旺时,这里曾是丝路的南咽喉,楼兰人在此建国,控扼东西,极其繁盛,如今楼兰古城早已荒废,只剩下一些牧民冬天到海边饮马。此海以东二百里便是敦煌,北面越过楼兰山脉就是高昌,高昌回纥的人马冬天偶尔会闯到这里来,不过现在相对来说却还是安全的。”
才说到“安全”,唐军侦骑就来报:“前方出现骑兵,约有三千骑?”
马继荣一愕,忙问:“是从东面来,还是从北面来?”
“是从东面来。”
嘉陵随着疏勒派往沙州的使团,于四月下旬出发,使团文官之首是法信,武官之首是田浩,副将慕容旸,除了两个护卫营之外还有民夫三百人,僧侣一百五十人,官吏十二人,另有随行商人三百余众,总数一千多人,却用了两千五百匹马、六百头骆驼,此外还有十五架马车,除了张迈准备给曹议金的礼物之外,还装载了大昭寺赠给敦煌灵图寺的珍贵佛经与佛像。
一路经莎车直到于阗城,虽过国境,因安西与于阗两国交好,所以全无阻碍,到达于阗后停了两天,李圣天对法信、田浩、嘉陵等厚加款待,又派了一个规模相当的使节团,以马继荣为使团之首,僧人善因为使团之副,与安西使团一同东行。
使团向东走了八日,到达六百多里外的尼壤城,自尼壤以东,就有一千二百多里没有城镇了,走一百多里有一条每年只存在三个月的小河,装了水,再走三百里,又是一条小河,这时却只剩下河床里的湿沙,使团从湿沙中拧出水来,继续东行四百里,在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一条每年只存在五六个月的内陆河,然后再走三四百里,才到达了于阗最东面的边城且末。这段路走下来,已是五月底。
疏勒的生活虽然也不容易,但毕竟是在家过日子,这样上千里的长途跋涉嘉陵还是第一次,幸好沿途也没遇到武装攻击,望见且末城时这个两千多人的使团无论僧俗都已经疲倦不堪,个个如同渴马奔向清泉一样奔入城内。
问马继荣沙州还有多远时候,马继荣道:“大概还有已经走过的路那么长。”嘉陵等都听得呆了,田浩心道:“如今只是使团而已,一路太平走来,居然也这么困难了,如果是打仗,这条路可未必走得了大军。”
马继荣见他们这样,笑道:“放心,最难走的路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折往东北,沿着且末河,到达蒲昌海,然后再折而向东,就可以到达沙州了。”
马继荣在于阗地位甚高,他到达且末之后本城留守也得听他号令,二千多人的使团到了这里已经个个疲倦,所以马继荣和法信、田浩商议过后决定休息三天,同时却先派出快骑往沙州方面报信。
三天之后已经是六月初二,使团继续沿且末河东进。
且末河是昆仑山系第一大河,长一千六百里,河面比疏勒河还要大得多,此时正是涨水期,河面宽阔,且末城留守命人准备了许多船只和木筏,将沉重的东西都放到船上运载,顺流而下,岸上走着轻骑与骆驼,这样行程便更快了。
走了五日,便见归义军西南方面的驻军来迎——归义军与于阗有翁婿之好,彼此关系比安西与于阗之间还要亲密,听说于阗使者来一路都是热情接待。
又走四日抵达蒲昌海,这蒲昌海曾是西域最大的咸水湖之一,汉朝时水域面积据说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到唐末已萎缩了十倍,南北不足百里,东西最长段才二十余里,但嘉陵一辈子没见过大海,就连大的内陆湖也未见过,这时见到不免好奇。
法信指着蒲昌海考校嘉陵道:“此海大大有名,你可知道它的历史典故?”
嘉陵这次东来却是做过功课的,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蒲昌海即古之‘盐泽’,‘盐泽’之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此湖西北即古楼兰城所在,张骞通西域时已见,此地之民,‘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是西域少见的以渔为生者。自《汉书》始称蒲昌海,沿用至今。”
法信笑道:“不错不错,有长进,不过你说此海始见于《史记》,却还是错了。此海早在《山海经》时便有记载了。”
嘉陵惊道:“《山海经》?那可是先秦的典籍了啊!”
“是啊。”法信道:“《山海经》之《北山经》‘敦薨山’条云:‘敦薨山,敦薨水出焉,西注泑泽,出乎昆仑东北隅,实为河源’——这里的‘泑泽’说的就是蒲昌海,我华夏先祖探至此,以为这里是黄河的源头,这却是稍有差误了。”
嘉陵听得默然,心道:“张大都护在疏勒讲学,常说我中华自汉以来便拥有西域,若照师叔这说法,只怕还不止呢。”
马继荣告诉法信、嘉陵道:“当年蒲昌海最兴旺时,这里曾是丝路的南咽喉,楼兰人在此建国,控扼东西,极其繁盛,如今楼兰古城早已荒废,只剩下一些牧民冬天到海边饮马。此海以东二百里便是敦煌,北面越过楼兰山脉就是高昌,高昌回纥的人马冬天偶尔会闯到这里来,不过现在相对来说却还是安全的。”
才说到“安全”,唐军侦骑就来报:“前方出现骑兵,约有三千骑?”
马继荣一愕,忙问:“是从东面来,还是从北面来?”
“是从东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