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吃一只虾,便要花上二三十贯,就是郭师傅也心疼起来,不过主家如何,却不是他们该说话的。只等那伙计上了菜走了,郭师傅才道:“公子若实在喜欢,要只小些的就是……”
这位郭师傅是个厚道人,一跟上对她和苍耳颇多照顾,八娘对他很有好感,闻言笑道:“难得来上一趟,总要叫大家吃好,再说这龙虾也不是顶贵的,以后若有机会再来,再请师傅吃更好的。”
苍耳奇道:“你也是初次来,怎么好似对这里的吃食也熟悉的很的样子?”
她前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要长住在广州一带的,对海鲜的吃法,自然了解的很,笑道:“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了?南丰城里最有名的食肆,可是我开的,若论起吃来,我虽不敢说自己厨艺有多出色,但于这品尝上,却是个精专的。可惜如今咱们还不宽裕,等再过几年,赚够了钱,我定要游遍大宋国,吃遍天下美食。”
就听邻桌一位中年男子笑道:“这位公子小小年纪,这志愿,可是不俗。刚闲听了一句,公子是南丰人?”
八娘愕然,还真没有想到她这随口胡掐的吃遍天下美食的志愿,也能被称为“不俗”的,再一眼,却是一位气质不俗的三十如许,身着白色棉皮衫,头上只簪一支碧玉蚤头的先生,忙抱了抱拳,笑道:“先生谬赞了。小生正是南丰人。”
那位先生却笑道:“南丰有位子固先生,却是个了不得的后生啊。”
八娘笑道:“蒙先生赞誉,曾子固正是家兄。”
“哦?”那位先生也只是听八娘提到那龙虾的吃法,有些好奇,又听她提到南丰,见她小小年纪,不提读书进学,却有那吃遍天下的宏愿,觉得有些意思。又因南丰城中的曾子固才学了得,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而已,却没想到,眼前这小公子,竟然会是曾子固的兄弟,不由笑道:“这可真没想到。你家父亲如今可好?我曾看过你父亲的《时论》,很是折服。”
“家父很好,却没想到先生原是家父旧友,才刚是小侄失礼了。”八娘忙起身行了礼。
那人也不客气的受了,这才问题八娘:“我与你父亲并未见过,只是读过你父亲的文章,心中敬仰而已。对了,你曾家乃是诗书之家,刚听你说什么食肆,又提什么要赚够了钱,要吃遍天下的话,难道贤侄不喜读书,而行经商一路?”
八娘作出惭愧的表情,笑道:“倒不是小侄不喜读书,只是家中兄弟书都读的不错,总有人得忙于生计而已,况且小侄觉得,并非只有读书可以报效国家,若能兴国家经济,促进商品之流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赋,未必不是报国之途,与读书相比,小侄更喜欢行商而已,叫先生见笑了。说了这许多,还未请教先生尊姓呢。”
那人听八娘说什么行商亦是报国之途,倒露出兴趣来,点了点头,道:“我姓蔡,名君谟,你称我一声叔父,也不过为。”
蔡君谟?这不就是二哥送他的那把折扇上书法的主人?
八娘两眼发光,心中大喜,这位如今不正任着福建转运使吗?当初她还想托了陆十七的大伯的关系,想走这位蔡君漠大人的路子,搭上海商的便船呢。
却没想到,今日竟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遇上。
“是,蔡叔叔,”八娘掩了喜色,脸上却愈发恭敬,“您是泉州人?说起来,小侄一直仰慕叔父的书法,去年二哥曾奖了一把由叔父提书的折扇给小侄,小侄还当宝贝般收着,一直未曾舍得用过呢。”
蔡君谟也是好笑,这孩子竟然喜爱他的书法,却不知他是哪里人。
“难得你喜欢。”蔡君谟笑道,“我可不是泉州人,只是因公事,路过泉州,顺道来看看朋友罢了。既是遇上了,你便坐过来,与我一道吃吧。”
八娘见邀,正愁着怎么与他搭上话呢,哪里还会辞?便坐了过去:“那便打扰叔父了。”待坐下,又指着自己桌上的几人道,“这几位是我作坊里的师傅,还有请来随行的镖师,另一位公子打扮的,却是小侄的朋友。”
“作坊?”
“是,小侄不才,开了间木器行,这回来泉州,也是因生意上的事,想在泉州采买些木材,另也碰碰运气,看能不能结识几个海商,以后方便采买些外邦的名贵木材。只是海商们大多经营海外的金银玉器,如今实没有贩卖木材的,因此正有些为难呢。小侄又是初次经商,并没有认识的海商,这回来,只是探探路而已。”
这位郭师傅是个厚道人,一跟上对她和苍耳颇多照顾,八娘对他很有好感,闻言笑道:“难得来上一趟,总要叫大家吃好,再说这龙虾也不是顶贵的,以后若有机会再来,再请师傅吃更好的。”
苍耳奇道:“你也是初次来,怎么好似对这里的吃食也熟悉的很的样子?”
她前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要长住在广州一带的,对海鲜的吃法,自然了解的很,笑道:“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了?南丰城里最有名的食肆,可是我开的,若论起吃来,我虽不敢说自己厨艺有多出色,但于这品尝上,却是个精专的。可惜如今咱们还不宽裕,等再过几年,赚够了钱,我定要游遍大宋国,吃遍天下美食。”
就听邻桌一位中年男子笑道:“这位公子小小年纪,这志愿,可是不俗。刚闲听了一句,公子是南丰人?”
八娘愕然,还真没有想到她这随口胡掐的吃遍天下美食的志愿,也能被称为“不俗”的,再一眼,却是一位气质不俗的三十如许,身着白色棉皮衫,头上只簪一支碧玉蚤头的先生,忙抱了抱拳,笑道:“先生谬赞了。小生正是南丰人。”
那位先生却笑道:“南丰有位子固先生,却是个了不得的后生啊。”
八娘笑道:“蒙先生赞誉,曾子固正是家兄。”
“哦?”那位先生也只是听八娘提到那龙虾的吃法,有些好奇,又听她提到南丰,见她小小年纪,不提读书进学,却有那吃遍天下的宏愿,觉得有些意思。又因南丰城中的曾子固才学了得,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而已,却没想到,眼前这小公子,竟然会是曾子固的兄弟,不由笑道:“这可真没想到。你家父亲如今可好?我曾看过你父亲的《时论》,很是折服。”
“家父很好,却没想到先生原是家父旧友,才刚是小侄失礼了。”八娘忙起身行了礼。
那人也不客气的受了,这才问题八娘:“我与你父亲并未见过,只是读过你父亲的文章,心中敬仰而已。对了,你曾家乃是诗书之家,刚听你说什么食肆,又提什么要赚够了钱,要吃遍天下的话,难道贤侄不喜读书,而行经商一路?”
八娘作出惭愧的表情,笑道:“倒不是小侄不喜读书,只是家中兄弟书都读的不错,总有人得忙于生计而已,况且小侄觉得,并非只有读书可以报效国家,若能兴国家经济,促进商品之流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赋,未必不是报国之途,与读书相比,小侄更喜欢行商而已,叫先生见笑了。说了这许多,还未请教先生尊姓呢。”
那人听八娘说什么行商亦是报国之途,倒露出兴趣来,点了点头,道:“我姓蔡,名君谟,你称我一声叔父,也不过为。”
蔡君谟?这不就是二哥送他的那把折扇上书法的主人?
八娘两眼发光,心中大喜,这位如今不正任着福建转运使吗?当初她还想托了陆十七的大伯的关系,想走这位蔡君漠大人的路子,搭上海商的便船呢。
却没想到,今日竟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遇上。
“是,蔡叔叔,”八娘掩了喜色,脸上却愈发恭敬,“您是泉州人?说起来,小侄一直仰慕叔父的书法,去年二哥曾奖了一把由叔父提书的折扇给小侄,小侄还当宝贝般收着,一直未曾舍得用过呢。”
蔡君谟也是好笑,这孩子竟然喜爱他的书法,却不知他是哪里人。
“难得你喜欢。”蔡君谟笑道,“我可不是泉州人,只是因公事,路过泉州,顺道来看看朋友罢了。既是遇上了,你便坐过来,与我一道吃吧。”
八娘见邀,正愁着怎么与他搭上话呢,哪里还会辞?便坐了过去:“那便打扰叔父了。”待坐下,又指着自己桌上的几人道,“这几位是我作坊里的师傅,还有请来随行的镖师,另一位公子打扮的,却是小侄的朋友。”
“作坊?”
“是,小侄不才,开了间木器行,这回来泉州,也是因生意上的事,想在泉州采买些木材,另也碰碰运气,看能不能结识几个海商,以后方便采买些外邦的名贵木材。只是海商们大多经营海外的金银玉器,如今实没有贩卖木材的,因此正有些为难呢。小侄又是初次经商,并没有认识的海商,这回来,只是探探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