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是指探究万物的规律,只这一句话,便有四层意思,其一,主体,谁来探究;其二客体,万物;其三,过程,即探究的方法;其四,结果,得到规律。如果从理气论的角度来分析,主体、客体大体上都是气的范畴,无论是人还是万物,都有其灵魂、精神所在,但其存在也有相关规则的约束,正所谓理在气中。而探究的方法及得到的规律,大体上都是理的范畴,但驱使这些理,承载这些理的也离不开气的影响,这就是理在气先。便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有中阴,可以相互转换。”
“格物的主体和客体,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今天为各位学子解说一下,什么是格物的方法,又能格到什么结果。”
“提到格物的方法,首先便要提到格物时要持有的态度,其次便是格物所使用方法本身具有的理,或者说规律,最后便是格物的技巧与方向。”
“横渠先生乃是当世大儒,以往要求各位学子研究学问,必须去除意,必,固,我四字,达到至诚,存德,虚静。要向有知识的人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这便是格物应有的态度。在此基础之上,沈某再补充三点。其一,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其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要带着答案去找解释。横渠先生以前讲过,要‘不待讲论’、‘更不须讲’,这是对于所格之物有极深研究时的方法,初学者切误以偏概全,误以为横渠先生是让大家盲从盲信,否则如何谈的上去除‘意,必,固,我’?横渠先生,沈某所讲可符合你的原意?”
张载见沈方随口引用自己的观点,只字不差,只道是沈方博闻强记,“子矩所言,甚合我意,研究学问,本没有定法,不可自我设限。”
沈方点了点头,“还有便是第三点,格物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切不可因为要保持中立,便干脆缩手缩脚。一个错误的答案也比没有答案强,要勇于尝试。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如果是别人已经证明的错误,便不必钻牛角尖,非得证明是正确的,或者非要也亲自证明一下错误。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见过、坐过马车。有了马车,拿来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轮子。”
沈方的思维跳跃极快,章惇、张载等少数人还能跟的上,其它大部分学子便是听个热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却没有体会出沈方在讲这些话时,本身也含着理。
“接下来,沈某愿与诸位探讨一下,格物所用方法本身所含的理。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班门弄斧,重复一下横渠先生格物的方法,用心、熟读、精思、经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长、讲论、开塞、实作、实行。一共十三个词,二十六个字。这套方法中包含什么样的理?大家认真思考过没有?”
“我想绝大多数学生弟子,不会考虑那么多,只是信受奉行即可,若是如此,便有可能固执己见,你以为理解了横渠先生的意思,却往往只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果认真分析这十三个词,可以看到,用心、经常、不懈、勿助、勿长这五个词讲的是格物的态度,而熟读、精思、去疑、求新、讲论、开塞、实作、实行这八个词讲的格物的方法。而这十三个词有先有后,层次分明,先有态度,再有方法,再反省态度,再有新的方法,再重新检点态度,最后还是方法。”
“这种格物方法背后暗藏的理便是,螺旋式发展、循环式演进,同样暗合太极图的阴阳转化。除此之外,我还想讲几个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基本的理。其一,唯物还是唯心,任何格物的方法都会被划分为唯物或者唯心,比如横渠先生八个格物方法中,前四个方法便是唯心的方法,全在修练自身的功夫,而后四个方法便是唯物的方法,讲究与他人、与万物有交流和印证。至于,格物时究竟应该唯心还是唯物,这个并没有定论。至于,为什么会唯心,为什么会唯物,这里面又有更深的理,诸位可以自行研究。”
“其二,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辩证统一的规律。郎中开药方,讲究要辩证;我等研究学问为万物诊断,当然也要讲辨证。孔圣人“叩其两端”法便是从正反或先后两方面来格物,横渠先生亦有: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的教言。”
张载见沈方只用辨证统一四个字,便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实在象酷暑之日喝了冰酪一般浑身舒坦,甚至想要纵声与其相和。但学生弟子众目睽睽之下,只好含笑做出沈方之言自己早已清楚的样子,这种表里不一,实在非君子之为,只是场合不同,硬着头皮死撑吧。
章惇本来就是跟随沈方长见识的,如今听到沈方之言,与这些天讲的理气论无不相合,忍不住抚掌高声叫好。
台下的学子们认真听讲,强行把沈方的话记到脑海之中,根本顾不上注意张载与章惇的表现。
“其三,格物方法应该遵循局部与全局的规律。比如胜吉新法,有利有弊,局部来看,有些农夫失去了土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此乃恶法;但全局上来看,国富民强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便是善法。世间不可能有一个方法能让所有人满意,这时就应该综合评价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然,为什么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法,以及如何让方法更加完美,这又是两个很细微的课题,其中亦有理,诸位可以潜心钻研。”
学子们顿时一片哗然,象沈方这样大胆直接评点时政,他们平时闲聊时或许还敢,但是在这种场合,沈方居然毫无顾忌,真如他所说的,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
“其四,格物方法应该遵循个体与集体的规律。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与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略有不同,集体等于个体之和,但全局却不能等同于局部之和,因为有时全局与局部的属性标准不同,还以变法为例,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大周的粮食产量相比较,便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但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变法成功与否做比较,便不合适,也不能比较,因为判定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标准便不相同。”
“其五,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自他交换,换位思考的规律,要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比如,佛家讲究不食荤,佛门举的例子,便是自他交换,如果换位思考,有谁喜欢被吃呢?如此格物,将心比心,似乎真不忍心再吃肉了。但另外一个引申,希望大家也思考一下,难道食素便可以了?又有哪个粮食瓜果希望被吃掉的?根据我前面讲的前提,万物皆有灵,谁的灵又比别人的灵更高贵?人活百岁,世所罕见,但树木动辄便能活几百年;人嘲笑野草只有一季的生命,但野草可以春风吹又生,人呢?所以,如果站在自他交换的角度来看问题,许多时候,便不会那么执着,便会让你的心更加柔和一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格物的主体和客体,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今天为各位学子解说一下,什么是格物的方法,又能格到什么结果。”
“提到格物的方法,首先便要提到格物时要持有的态度,其次便是格物所使用方法本身具有的理,或者说规律,最后便是格物的技巧与方向。”
“横渠先生乃是当世大儒,以往要求各位学子研究学问,必须去除意,必,固,我四字,达到至诚,存德,虚静。要向有知识的人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这便是格物应有的态度。在此基础之上,沈某再补充三点。其一,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其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要带着答案去找解释。横渠先生以前讲过,要‘不待讲论’、‘更不须讲’,这是对于所格之物有极深研究时的方法,初学者切误以偏概全,误以为横渠先生是让大家盲从盲信,否则如何谈的上去除‘意,必,固,我’?横渠先生,沈某所讲可符合你的原意?”
张载见沈方随口引用自己的观点,只字不差,只道是沈方博闻强记,“子矩所言,甚合我意,研究学问,本没有定法,不可自我设限。”
沈方点了点头,“还有便是第三点,格物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切不可因为要保持中立,便干脆缩手缩脚。一个错误的答案也比没有答案强,要勇于尝试。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如果是别人已经证明的错误,便不必钻牛角尖,非得证明是正确的,或者非要也亲自证明一下错误。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见过、坐过马车。有了马车,拿来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轮子。”
沈方的思维跳跃极快,章惇、张载等少数人还能跟的上,其它大部分学子便是听个热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却没有体会出沈方在讲这些话时,本身也含着理。
“接下来,沈某愿与诸位探讨一下,格物所用方法本身所含的理。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班门弄斧,重复一下横渠先生格物的方法,用心、熟读、精思、经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长、讲论、开塞、实作、实行。一共十三个词,二十六个字。这套方法中包含什么样的理?大家认真思考过没有?”
“我想绝大多数学生弟子,不会考虑那么多,只是信受奉行即可,若是如此,便有可能固执己见,你以为理解了横渠先生的意思,却往往只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果认真分析这十三个词,可以看到,用心、经常、不懈、勿助、勿长这五个词讲的是格物的态度,而熟读、精思、去疑、求新、讲论、开塞、实作、实行这八个词讲的格物的方法。而这十三个词有先有后,层次分明,先有态度,再有方法,再反省态度,再有新的方法,再重新检点态度,最后还是方法。”
“这种格物方法背后暗藏的理便是,螺旋式发展、循环式演进,同样暗合太极图的阴阳转化。除此之外,我还想讲几个格物方法中包含的基本的理。其一,唯物还是唯心,任何格物的方法都会被划分为唯物或者唯心,比如横渠先生八个格物方法中,前四个方法便是唯心的方法,全在修练自身的功夫,而后四个方法便是唯物的方法,讲究与他人、与万物有交流和印证。至于,格物时究竟应该唯心还是唯物,这个并没有定论。至于,为什么会唯心,为什么会唯物,这里面又有更深的理,诸位可以自行研究。”
“其二,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辩证统一的规律。郎中开药方,讲究要辩证;我等研究学问为万物诊断,当然也要讲辨证。孔圣人“叩其两端”法便是从正反或先后两方面来格物,横渠先生亦有: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的教言。”
张载见沈方只用辨证统一四个字,便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实在象酷暑之日喝了冰酪一般浑身舒坦,甚至想要纵声与其相和。但学生弟子众目睽睽之下,只好含笑做出沈方之言自己早已清楚的样子,这种表里不一,实在非君子之为,只是场合不同,硬着头皮死撑吧。
章惇本来就是跟随沈方长见识的,如今听到沈方之言,与这些天讲的理气论无不相合,忍不住抚掌高声叫好。
台下的学子们认真听讲,强行把沈方的话记到脑海之中,根本顾不上注意张载与章惇的表现。
“其三,格物方法应该遵循局部与全局的规律。比如胜吉新法,有利有弊,局部来看,有些农夫失去了土地,不得不落草为寇,此乃恶法;但全局上来看,国富民强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便是善法。世间不可能有一个方法能让所有人满意,这时就应该综合评价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然,为什么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法,以及如何让方法更加完美,这又是两个很细微的课题,其中亦有理,诸位可以潜心钻研。”
学子们顿时一片哗然,象沈方这样大胆直接评点时政,他们平时闲聊时或许还敢,但是在这种场合,沈方居然毫无顾忌,真如他所说的,万物皆可格,万物皆有理。
“其四,格物方法应该遵循个体与集体的规律。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与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略有不同,集体等于个体之和,但全局却不能等同于局部之和,因为有时全局与局部的属性标准不同,还以变法为例,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大周的粮食产量相比较,便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但若是以秦凤路的粮食产量与变法成功与否做比较,便不合适,也不能比较,因为判定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标准便不相同。”
“其五,格物方法应该遵循自他交换,换位思考的规律,要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比如,佛家讲究不食荤,佛门举的例子,便是自他交换,如果换位思考,有谁喜欢被吃呢?如此格物,将心比心,似乎真不忍心再吃肉了。但另外一个引申,希望大家也思考一下,难道食素便可以了?又有哪个粮食瓜果希望被吃掉的?根据我前面讲的前提,万物皆有灵,谁的灵又比别人的灵更高贵?人活百岁,世所罕见,但树木动辄便能活几百年;人嘲笑野草只有一季的生命,但野草可以春风吹又生,人呢?所以,如果站在自他交换的角度来看问题,许多时候,便不会那么执着,便会让你的心更加柔和一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