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被柴勐认定英年早逝的沈方正活蹦乱跳地被几个人簇拥着。
在邱高杰的玻璃厂,李老黑这个所有窑匠都畏之如虎的沈氏产业安保负责人,死皮赖脸地跟着王寿光、刘四两人一起来玻璃厂,见证钢化玻璃的诞生。
沈方见到李老黑倒是很高兴,“老黑叔,正要寻你,你帮我准备一些精钢、精铜,我这几日就要用。”
“用来做什么的?说出来,让属下先开开眼。”李老黑也甘心当沈方的下属,他这个称呼倒让沈方有些意外。
“做一个精确计时的钟表,现在邱大哥他们用沙漏计时太过麻烦。”
“这是好东西啊!现在通知开个会,有时一等就是一个时辰。”刘四喜道。
“钟表也不难做,就是使用精确的时间,需要长期的习惯,比如一天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这样就很准确了,现在一天12个时辰,又分为100刻,每个时辰8刻有余,计算起来并不准确,按我制作的钟表却是分毫不差。”
“还要做一个器件,名叫六分仪,却是航海所必须,比牵星术准确许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所处的位置,没有这个器件,在茫茫大海上非迷路不可。”
“此物在陆地也可使用?”王寿光急问道。
“当然!只要培训一批会操作六分仪的学徒,陆地海上皆可使用。”
“那岂不是可以绘制大周准确的地图?”
“全世界的地图都能准确绘制。”
王寿光跟沈家已结成亲家,沈家之事便是王家之事,自从昨日沈方有制造步枪的计划开始,王寿光已经想到未来有可能与大周为敌,只要打仗,精确的地图自然是决胜的关键。不管以后是否真闹到与大周势不两立的地步,提前将大周的地图准备好,自然有备无患。
一时间在场众人都很兴奋,巴不得现在就观摩沈方如何制作钟表和六分仪。邱高杰见状,急忙提醒道,“二公子,钢化玻璃。”
“邱大哥,我把要诀告诉你,具体火候和时间就得你来尝试了。钢化玻璃首先将普通退火玻璃制成规定的样式和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温度,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就可以得到。”
“这么简单?”邱高杰不可置信地问道。
“简单吗?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温度如何控制,时间如何计算,没有钟表之前只能靠漏斗来计时。”
“两分厚的玻璃,在软化点温度,加热~~就按脉博200下计算吧,然后在脉博125下之内降温至室温即可。”
“三分厚的玻璃,在软化点温度,加热脉博400下,然后在脉博250下之内降温至室温即可。”
“总之,越厚的玻璃加热及冷却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次连王寿光也认为很简单,玻璃窑匠长年与火打交道,靠得就是对火候的把握。邱高杰连忙找来十组窑匠,和他们讲了要点,不出所料,窑匠们纷纷表示很简单。
于是十个玻璃窑同时开工,将玻璃成品放到窑里,由技术最好的窑匠负责加热和控制温度,另有一窑工专门切脉,数脉博跳动的次数,最后由负责退火的窑匠按规定的时间,将退火通道的窑温从软化点迅速降到室温。
在邱高杰的玻璃厂,李老黑这个所有窑匠都畏之如虎的沈氏产业安保负责人,死皮赖脸地跟着王寿光、刘四两人一起来玻璃厂,见证钢化玻璃的诞生。
沈方见到李老黑倒是很高兴,“老黑叔,正要寻你,你帮我准备一些精钢、精铜,我这几日就要用。”
“用来做什么的?说出来,让属下先开开眼。”李老黑也甘心当沈方的下属,他这个称呼倒让沈方有些意外。
“做一个精确计时的钟表,现在邱大哥他们用沙漏计时太过麻烦。”
“这是好东西啊!现在通知开个会,有时一等就是一个时辰。”刘四喜道。
“钟表也不难做,就是使用精确的时间,需要长期的习惯,比如一天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这样就很准确了,现在一天12个时辰,又分为100刻,每个时辰8刻有余,计算起来并不准确,按我制作的钟表却是分毫不差。”
“还要做一个器件,名叫六分仪,却是航海所必须,比牵星术准确许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所处的位置,没有这个器件,在茫茫大海上非迷路不可。”
“此物在陆地也可使用?”王寿光急问道。
“当然!只要培训一批会操作六分仪的学徒,陆地海上皆可使用。”
“那岂不是可以绘制大周准确的地图?”
“全世界的地图都能准确绘制。”
王寿光跟沈家已结成亲家,沈家之事便是王家之事,自从昨日沈方有制造步枪的计划开始,王寿光已经想到未来有可能与大周为敌,只要打仗,精确的地图自然是决胜的关键。不管以后是否真闹到与大周势不两立的地步,提前将大周的地图准备好,自然有备无患。
一时间在场众人都很兴奋,巴不得现在就观摩沈方如何制作钟表和六分仪。邱高杰见状,急忙提醒道,“二公子,钢化玻璃。”
“邱大哥,我把要诀告诉你,具体火候和时间就得你来尝试了。钢化玻璃首先将普通退火玻璃制成规定的样式和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温度,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就可以得到。”
“这么简单?”邱高杰不可置信地问道。
“简单吗?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温度如何控制,时间如何计算,没有钟表之前只能靠漏斗来计时。”
“两分厚的玻璃,在软化点温度,加热~~就按脉博200下计算吧,然后在脉博125下之内降温至室温即可。”
“三分厚的玻璃,在软化点温度,加热脉博400下,然后在脉博250下之内降温至室温即可。”
“总之,越厚的玻璃加热及冷却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次连王寿光也认为很简单,玻璃窑匠长年与火打交道,靠得就是对火候的把握。邱高杰连忙找来十组窑匠,和他们讲了要点,不出所料,窑匠们纷纷表示很简单。
于是十个玻璃窑同时开工,将玻璃成品放到窑里,由技术最好的窑匠负责加热和控制温度,另有一窑工专门切脉,数脉博跳动的次数,最后由负责退火的窑匠按规定的时间,将退火通道的窑温从软化点迅速降到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