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月初五,远征军启程,用了两日时间收拢台州、温州的先遣队员,到了十一月十一这一天,远征军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台北。台湾总督刘四由于需要查看另外三处据点,便准备在简单安顿之后,留下台北市市长贺宾实、护卫队长刘仲升及两艘海船、几十艘各式船只;三千先遣队员、二百工匠和三百护卫队员建设据点,自己则随船队继续南下,直到高雄,他才会止步。
台北市市长贺宾实原来是徐公岛的大当家,如今被分配到离昌国只有五天路程的台北,自然格外开心,认为是自己配合沈氏集团的态度得到了回报,对随行而来的护卫队长刘仲升更加尊敬。刘仲升乃是海军三连一排排长,在这次远征行动中被金樾选中,与另外十名海军排长成为十一个殖民城市的护卫队长。这些排长原来只有四十八名手下,如今只护卫队员便有二百到三百人不等,在战时更可以指挥三百人以上的武装先遣队员,论手中的权力已远远地超过海军的十大连长。
但是这些被破格提拔的排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金樾给予他们的承诺,只要能够帮助所在殖民地建立起城防,从护卫队员中培养出合适的护卫队长,明年太东洲远征时,海军中便依然有他们的位置。与太东洲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相比,台湾和吕宋又算得了什么?用海军中流行的一段话就可以说明这些排长的心态,“台湾吕宋算什么,不过就是昌国的后花园,留在台湾吕宋,不过就是多开垦些土地,为昌国提供粮食,哪里有太东洲遍地黄金实在。”他们这些排长也被亲切地戏称为“民兵连长”。
此时的台北并没有城镇,只是在淡水河出海口有几十条破旧的渔船,这些渔民看到五十艘海船、几百条各式船只驶来,还以为是大周的官兵,赶紧穿戴整齐准备好身贴,等候盘问。结果等数艘大船放下舢板,连同四十余艘船只驶近岸边,他们才发现来的船队不是别家,正是最近赫赫有名的沈家船队。
刘四、李老黑、金樾等人乘坐舢板登上台湾岛,发现临海的这片区域非常适合建设据点,这时几个渔民在士兵的带领下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
刘四开口问了几句,其中一名渔民手舞足蹈,说个不停,刘四等人却一句也听不懂。
“我说话你可听得懂?!”刘四问道。
那名年轻的渔民赶紧点头。
“你们这些渔民中,可有能说官话之人?”
年轻渔民继续点头,用比划了一阵子,刘四等人大概猜出了他的意思,能说官话的人此时出海还没有回来。
刘四往四周环视了一圈,“金总督、李总督,二公子言明让我们沿着淡水河南下三十里,到大汉溪和新店溪交界之处登岸,在淡水河东建设台北市。可是依刘某看,这淡水河出海口土质肥沃,地域甚广,离大海不足五里便是山地森林,若依据此地建城,可以省却许多运输的麻烦,与昌国及台湾各据点互通补给也方便,不如就在此处建一据点,你们看如何?”
“二公子看中台北那边地方,自然有他的理由,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台北建设城市,不过现在我们刚刚登陆,倒是不防在这里建设一个城堡据点,待站稳脚根再从容规划,反正二公子说了,这台北市乃是未来台湾的首府,值得细细研究如何建设发展。”
“刘总督,我也同意先在这里建城堡,这里既然位于台北的北边,不如就叫新北城。”李老黑挠了挠头,说道。
“我看,不如叫淡水城,毕竟这淡水河的名字是二公子所起。”
“刘某觉得叫淡江为好。我们沈氏集团是依靠钱塘江起的家,如今这台湾便以淡江起家了。”
李老黑、金樾两人点头称是,正在他们讨论之时,一个面色黝黑的老汉被两个士兵领着带了过来。
老汉见到三人武将打扮,赶紧跪下,“小民陈二见过三位将军。”
老汉的官话带着浓厚的闽地口音,不过还好,三人都能听的懂。刘四将老汉扶了起来,“这位老伯,快快请起。”
老汉站起身来,低下头等候三人发问。
“陈老伯,你可知道我们的身份?!”
“小民不知,只是昌国沈家这些年的名声早已传遍东海、南洋,小老儿孤陋寡闻,也曾听说过沈家的尊号,只是小老儿眼拙,不识得几位将军。”
“你知道昌国沈家就好,我是沈氏集团负责台湾的掌柜刘四,这两位是李总督和金总督。”
台北市市长贺宾实原来是徐公岛的大当家,如今被分配到离昌国只有五天路程的台北,自然格外开心,认为是自己配合沈氏集团的态度得到了回报,对随行而来的护卫队长刘仲升更加尊敬。刘仲升乃是海军三连一排排长,在这次远征行动中被金樾选中,与另外十名海军排长成为十一个殖民城市的护卫队长。这些排长原来只有四十八名手下,如今只护卫队员便有二百到三百人不等,在战时更可以指挥三百人以上的武装先遣队员,论手中的权力已远远地超过海军的十大连长。
但是这些被破格提拔的排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金樾给予他们的承诺,只要能够帮助所在殖民地建立起城防,从护卫队员中培养出合适的护卫队长,明年太东洲远征时,海军中便依然有他们的位置。与太东洲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相比,台湾和吕宋又算得了什么?用海军中流行的一段话就可以说明这些排长的心态,“台湾吕宋算什么,不过就是昌国的后花园,留在台湾吕宋,不过就是多开垦些土地,为昌国提供粮食,哪里有太东洲遍地黄金实在。”他们这些排长也被亲切地戏称为“民兵连长”。
此时的台北并没有城镇,只是在淡水河出海口有几十条破旧的渔船,这些渔民看到五十艘海船、几百条各式船只驶来,还以为是大周的官兵,赶紧穿戴整齐准备好身贴,等候盘问。结果等数艘大船放下舢板,连同四十余艘船只驶近岸边,他们才发现来的船队不是别家,正是最近赫赫有名的沈家船队。
刘四、李老黑、金樾等人乘坐舢板登上台湾岛,发现临海的这片区域非常适合建设据点,这时几个渔民在士兵的带领下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
刘四开口问了几句,其中一名渔民手舞足蹈,说个不停,刘四等人却一句也听不懂。
“我说话你可听得懂?!”刘四问道。
那名年轻的渔民赶紧点头。
“你们这些渔民中,可有能说官话之人?”
年轻渔民继续点头,用比划了一阵子,刘四等人大概猜出了他的意思,能说官话的人此时出海还没有回来。
刘四往四周环视了一圈,“金总督、李总督,二公子言明让我们沿着淡水河南下三十里,到大汉溪和新店溪交界之处登岸,在淡水河东建设台北市。可是依刘某看,这淡水河出海口土质肥沃,地域甚广,离大海不足五里便是山地森林,若依据此地建城,可以省却许多运输的麻烦,与昌国及台湾各据点互通补给也方便,不如就在此处建一据点,你们看如何?”
“二公子看中台北那边地方,自然有他的理由,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台北建设城市,不过现在我们刚刚登陆,倒是不防在这里建设一个城堡据点,待站稳脚根再从容规划,反正二公子说了,这台北市乃是未来台湾的首府,值得细细研究如何建设发展。”
“刘总督,我也同意先在这里建城堡,这里既然位于台北的北边,不如就叫新北城。”李老黑挠了挠头,说道。
“我看,不如叫淡水城,毕竟这淡水河的名字是二公子所起。”
“刘某觉得叫淡江为好。我们沈氏集团是依靠钱塘江起的家,如今这台湾便以淡江起家了。”
李老黑、金樾两人点头称是,正在他们讨论之时,一个面色黝黑的老汉被两个士兵领着带了过来。
老汉见到三人武将打扮,赶紧跪下,“小民陈二见过三位将军。”
老汉的官话带着浓厚的闽地口音,不过还好,三人都能听的懂。刘四将老汉扶了起来,“这位老伯,快快请起。”
老汉站起身来,低下头等候三人发问。
“陈老伯,你可知道我们的身份?!”
“小民不知,只是昌国沈家这些年的名声早已传遍东海、南洋,小老儿孤陋寡闻,也曾听说过沈家的尊号,只是小老儿眼拙,不识得几位将军。”
“你知道昌国沈家就好,我是沈氏集团负责台湾的掌柜刘四,这两位是李总督和金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