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两人都是徐家人,且都反对进攻齐国。
徐世松对来传旨的中使表示此时进攻齐国十分不妥,不仅会寒了前线与鞑子及汉奸作战的将士们的心,还会对朝廷的信誉造成打击,让民间误以为朝廷跟鞑子及汉奸有所勾连。
但是隆道皇帝圣意已决,他把徐世松的劝谏当成了徐家长房长子叛周投齐的证据。
七月初三,在再三要求徐世松出兵不果后,第四次出现的中使直接带着一队缇骑在淮南东路军军营中把徐世松逮拿下狱。
被逮拿时,徐世松并未抵抗,但他手下的兵士群情激动,有人甚至煽动兵变,但都被徐世松本人遣散了——他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如果不是仁福公主看到事情不妙,赶紧返回临安向赵家宗族的长辈们哭诉,恐怕徐世松性命难保。
即使如此,徐世松也被囚禁在临安,监视居住,而他的淮南东路军,则由随后赶往前线的童贯代管。
至于荆湖北路的徐世柳,他不像自家堂哥那样一心想做个青史留名的忠臣,接到中旨后就直接命令陆文昭把来传旨的中使套上麻袋沉湖了。
“官家怎会如此昏聩?定是这阉人假传圣旨!”徐世柳装模作样的对外宣称“圣上定不会做如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虽然他很清楚圣旨是真的,那太监是无辜的,不过他是文官,隆道四年的进士,若是皇帝敢像对付徐世松那样对付他,他就敢让缇骑一起失踪。
实际上缇骑也不敢到徐世柳的地盘上撒野,当初建兴年的时候徐世柳发动兵变,连开大周立国三百年来杀文官杀宰相之先河,一口气把绝大多数主和派官员阖家铲,从那以后整个大周就流传着徐世柳专横跋扈的故事。
隆道元年朝廷开恩科,徐世柳当时就中了进士,但排名出来后,有同科进士说他不该入围——因为他没有举人资格,直接考了进士。
徐世柳当时的排名在此人之下,于是他当场宣布羞于此人为同期,放弃进士名额,又过了三年,直到隆道四年他再次参考,并且比上次那位进士当初的排名高之后才满意。
徐世柳开拓荆湖,杀的荆湖洞蛮血流成河,朝廷上甚至有传言说一年以后在荆湖的江湖中捕的鱼都不能吃,能从鱼肚子里找到人的手指。
还有后来江南士绅试图侵占官兵的永业田,结果徐世柳让士绅派到荆湖的人都“被失踪”了。
朝廷当然心知肚明是谁干的,但徐世柳一定要把责任推到洞蛮身上,大家也没法查证——洞蛮能让士绅家人失踪,自然也能让官府人员消失不是吗?
这就是徐世柳,一个在官兵心中的好长官,但在官场有着恐怖嗜杀名声的暴徒。
因此,让荆湖军北上是不可能的,大周能出动的部队实际上是童贯率领的禁军可战之兵十五万(扣掉空饷估计能有十万人),加上改由他一同指挥的淮南东路军三万,以及翁书平的淮南西路军六万(实际能出动三万,再扣除空饷也就两万人)。
名义上总兵力二十四万,实际肯能有十五万左右。
徐世松对来传旨的中使表示此时进攻齐国十分不妥,不仅会寒了前线与鞑子及汉奸作战的将士们的心,还会对朝廷的信誉造成打击,让民间误以为朝廷跟鞑子及汉奸有所勾连。
但是隆道皇帝圣意已决,他把徐世松的劝谏当成了徐家长房长子叛周投齐的证据。
七月初三,在再三要求徐世松出兵不果后,第四次出现的中使直接带着一队缇骑在淮南东路军军营中把徐世松逮拿下狱。
被逮拿时,徐世松并未抵抗,但他手下的兵士群情激动,有人甚至煽动兵变,但都被徐世松本人遣散了——他确实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如果不是仁福公主看到事情不妙,赶紧返回临安向赵家宗族的长辈们哭诉,恐怕徐世松性命难保。
即使如此,徐世松也被囚禁在临安,监视居住,而他的淮南东路军,则由随后赶往前线的童贯代管。
至于荆湖北路的徐世柳,他不像自家堂哥那样一心想做个青史留名的忠臣,接到中旨后就直接命令陆文昭把来传旨的中使套上麻袋沉湖了。
“官家怎会如此昏聩?定是这阉人假传圣旨!”徐世柳装模作样的对外宣称“圣上定不会做如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虽然他很清楚圣旨是真的,那太监是无辜的,不过他是文官,隆道四年的进士,若是皇帝敢像对付徐世松那样对付他,他就敢让缇骑一起失踪。
实际上缇骑也不敢到徐世柳的地盘上撒野,当初建兴年的时候徐世柳发动兵变,连开大周立国三百年来杀文官杀宰相之先河,一口气把绝大多数主和派官员阖家铲,从那以后整个大周就流传着徐世柳专横跋扈的故事。
隆道元年朝廷开恩科,徐世柳当时就中了进士,但排名出来后,有同科进士说他不该入围——因为他没有举人资格,直接考了进士。
徐世柳当时的排名在此人之下,于是他当场宣布羞于此人为同期,放弃进士名额,又过了三年,直到隆道四年他再次参考,并且比上次那位进士当初的排名高之后才满意。
徐世柳开拓荆湖,杀的荆湖洞蛮血流成河,朝廷上甚至有传言说一年以后在荆湖的江湖中捕的鱼都不能吃,能从鱼肚子里找到人的手指。
还有后来江南士绅试图侵占官兵的永业田,结果徐世柳让士绅派到荆湖的人都“被失踪”了。
朝廷当然心知肚明是谁干的,但徐世柳一定要把责任推到洞蛮身上,大家也没法查证——洞蛮能让士绅家人失踪,自然也能让官府人员消失不是吗?
这就是徐世柳,一个在官兵心中的好长官,但在官场有着恐怖嗜杀名声的暴徒。
因此,让荆湖军北上是不可能的,大周能出动的部队实际上是童贯率领的禁军可战之兵十五万(扣掉空饷估计能有十万人),加上改由他一同指挥的淮南东路军三万,以及翁书平的淮南西路军六万(实际能出动三万,再扣除空饷也就两万人)。
名义上总兵力二十四万,实际肯能有十五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