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虎领着一群手下亲信百户接见了这些骑兵,并回答了他们的顾虑。

    “周大人,我等家属家眷不知大人有何安排?”一名骑兵代表提出了他们都关心的问题。

    周大虎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考虑,他看了一眼这些骑兵,郑重的对着大家说道:“我给各位安排了两个选择:一是,家属家眷随军去林县安家,一切费用如房屋、耕地、生活用品、耕牛等,全部由千户所出;二是,家属家眷留在代州老家或在别的地方老家,千户所发每人五两安家银,一石粮食,以安其家。”

    “我还要说一下,林县有我们这些人在,最为安全,而在代州和别处老家,如果有流贼和建虏肆虐,不知道有何危险,两地相隔千里,到时候忠孝不能两全,大家不要怨我。”

    “大家选择吧!”

    说完,周大虎退后一步,静静的看着面前的二百骑兵,等待他们的艰难抉择。一方是故土难离,一方是安全团聚,这些都事关身家性命,不得不慎重抉择。

    整整一刻钟后,二百骑兵有了决断,纷纷上前去一边登记,希望尽速处理此事。大家的选择也是很平均,大约一半人选择了不带家眷,一般人选择了随军前往林县居住。当然,选择随军而走的还有一些家产需要处理,如房产、田地、山地、草场等等,需留一人处理,老幼妇孺随军会先走;不选择随军的则去营中军需后勤部门领取安家银和一石粮食。

    这次上百户随军迁往林县,给周大虎带来了不少惊喜,因为里面有不少养马、御马、育马等专业人才,当然这是后话。

    ……

    周大虎忙着的同时,远在代州以南百里之外的北上太原援军大营中,现在一片忙碌,大家正在收拾行装营帐,大军已经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兵力五千步卒和一千骑兵共计六千马步兵由巡抚戴君恩、监视中官刘允中、总兵睦自强三人领衔北上代州。

    一路带着大部兵力两万余人,回转太原以稳后方。按照通常规定,戴君恩三位主管须有一人回转太原主持大局,但是自从前一日,从代州过来的哨探夜不收前来禀告建虏已从代州撤军,退回到了大同建虏大营的消息后,三人就坐不住了,急于看看代州的有关的损失,和连战连捷杀的建虏一败涂地的客兵年轻将军周大虎。

    三人没有想到代州保住了,建虏被代州击退撤军也退走了,不过听哨探夜不收汇报,在崞县消灭建虏的官军真的存在还更加厉害,后来在代州城外又消灭了建虏一支数千人的兵丁,最后进了代州城,这正是戴君恩心思念思的原先所想的那股精兵强将。

    如今得了消息,戴君恩恨不得插翅飞到代州,立刻见到周大虎这位少年英雄,这是惜才。

    而监视中官刘允中则是看中了周大虎的军功和人才,他知道当今圣上年轻气盛,一心想大展宏图,中兴大明,所以时时通宵达旦批阅奏章,事事亲为,更是好察边事,喜欢边才,这次三镇畏敌如虎,坐失军机,圣上必不会轻饶有关官员,包括自己,他刘允中可不想这么大岁数还被罚到净军当中而去。

    而总兵官睦自强则是想看看这股官军到底有多强,强在那里?为何自己一败涂地,而一个名不经传的千户官却能面对建虏一战一胜,再战再胜,这是为什么?他要去看一看。

    营帐收拾的很快,经过一番交代,戴君恩三人领着六千人马,北上向代州方向行进,百里路程需要一到两天。另一路两万多人则南下太原回转固防以防建虏突然南下偷袭。

    ……

    代州以北四十里雁门关,关城内。

    山西左参政兼雁平道兵备使田时震在公房中看着手中的塘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中的重担终于卸了下来,情况还不错,雁门关和代州城都平安无事,保住了朝廷对应此次建虏的底线,虽然乡村遭到了建虏的烧杀劫掠,但这些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

    他很想去代州见一见帮助代州守城成功的年轻千户,也想过去看一看那些军功首级,亲自检验一番,以彰大明之勇武。但是,建虏一日不出塞,离开大明境内,他就不敢放心的离开雁门关回转代州城衙门。

    他随手又拿起太原的塘报,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朝廷大军还是不敌建虏兵锋啊。

    这时,门外值哨亲卫走进房中禀告道;“大人,孙大人和张参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