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高某其人(2)
‘高大哥’习知前朝掌故,每每为李莲英谈些前明大珰冯保、魏忠贤等人如何煊赫,以及前明帝后如何礼遇道士的故事。当然也谈到前明道士如何精通法术,能上致神仙,为凡夫俗子祷请延年益寿,降福延麻的灵异事迹,听得多了,李莲英不免心动。便经常在皇后身前说一些从高大哥口中听来的奇闻异事。以为消遣。
李莲英认为让高峒元跟皇后娘娘谈谈神仙,也是破闷的好法子,因而便有举荐入宫的心思。皇后知道皇帝不喜欢这等方士之言,故而只当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听,宣召他入宫之事,自然是不行的。
高峒元虽不能入宫,但其人辩才无碍,兼以善窥人意,听了李莲英的话,不但不以为他办事无能,反而更多加笼络,只拣他爱听的话,旁敲侧击地恭维。所以长久以下,李莲英对这个高大哥又是钦服,又是崇敬,简直比孝敬皇后娘娘更加的用心了。
不但是李莲英,高峒元深知太监常在主子、主子娘娘的身边,最能探听得到各种消息,因此多年来以种种手段,笼络了好些太监,帮他说话。因为如此,高峒元越发肆无忌惮,而狗苟蝇营之徒,亦不愁问津无路。高峒元每次进城,必住杨梅竹斜街的万福居。这是一家馆子,原以滑鳝出名,后来又增加一味拿手菜炒鸡丁,鲜嫩无比,据说是高峒元所秘传,这味菜就叫‘高鸡丁’。
不过,高峒元也并非没有遗憾之事,如今倚靠着白云观,钱自然是赚了不少,但富而求贵,人情之常,只是这一节,根本投报无门!
咸丰初年,皇帝驳了时任内务府大臣的桂良关于重开捐纳之门的条陈,并以此立言,永远取消了士绅、百姓捐纳为官的门路,除却本身已有功名,但久试不第者,可以捐赀之外,其他人一概禁止,这样的谕旨发下,固然在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家少了一部分收入,而致使些***感慌乱,但不久之后,特别是在咸丰二年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国家用度日渐充足,这种反对的声音也是日渐消灭了。
另外一个遗憾是,高峒元总想找机会把皇上身边最得用的太监六福也笼络过来,但始终不能如愿。高峒元知道,六福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太监,虽然还比不过惊羽姑娘——后者的身份特殊,不是他可以有所念想的——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受朝臣瞩目的角色,若是恩能够给得到他的助力,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拿其他所有人来换,都是值得的。
为此,他也不知道托李莲英等太监在六福面前说了多少次的好话,送上多少银钱、玩物,奈何六福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搭理,也不远离,竟似乎就是这样吊着他的胃口一般。李莲英觉得看不过去,旁敲侧击的问六福,后者眼睛一瞪,“你少和我来这一套,你告诉他,舍不得银子就他妈的滚蛋!,陆大爷还不稀罕呢!”
李莲英惹不起六福,唯唯而退,等见到高峒元一说,后者摇头摆手,“算了,他既然这样说,那就照常贡献,暂时不必理睬。”
“大哥,这样的无底洞,得拿多少银子填啊?”李莲英问道,“您可得想好了。”
“这样也就,总要陆某人欠着我的情分,等有了机会,就连本带利都拿回来了。”
一直到十一年的八月底,皇帝离京北上,皇后暂时料理国政,给高峒元看到了机会,怂恿一个名叫恩丰的内务府司员,经由明善,上了一份奏折,内中说京中三教九流,五方杂做,尤其以北京西山等地的道观,为数众多,而且品流不齐,良莠掺杂其间,大清会典上本来有‘道录司’的官职,但掌理道教的职权,则归于世袭的‘正一真人张天师。但其人远在江西龙虎山坐道,京中有他的徒子徒孙派驻,担任分管之责——这样一来的话,竟似乎是有了两重管理似的,官府遥制,分外不便,倒不如裁撤一方,另选品行俱佳,道学深厚之辈,管理京中各处道观,一来是为如臂使指,朝廷管理方便,另外,也可以作为试行之地,若是真的有了效果,再推而广之。
恩丰品秩低下,只算是内务府的下等司员,不过是走通了明善的门路,在他面前进言一二而已。折子到了御前,皇后不能决,问文祥几个人的意见,文祥于此事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还是阎敬铭,以为这样的事情不能仅凭明善一纸奏折而定,还是等皇上回京之后,请御裁之后再说,于是,便搁置了下来。
高峒元恨透了阎敬铭,他知道,一等到皇上回京,此事根本就通不过,于是再接再厉,几番通过皇后进言,终于在十月初六的时候,由皇后降懿旨,将高峒元封为‘总道教司’。这个官儿名字上很好听,但却是黑官,而且在懿旨中写得清楚明白,这个官只是管京中道教从教之人,外省之事是不能过问的。但在高峒元看来,有了这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他平日不在西山,而是在京中南城的万福居居住,这里偏东有个院子,就是他会客之处,而且,以其人能够上达天听为由,在京中大作卖官鬻爵之事,只是在皇帝不再京中的这数月之内,论缺分的肥瘠,定价钱的高下,昌言无忌,很是发了一笔大大的横财。但这种事,休想瞒得过有心人,因此,即便有一些忠直之人意图揭露他的劣行,却也为皇帝不在京中而投鼠忌器,动弹不得。等到皇帝回京,已经到了年下,事情也便一时被拖延了下来。
高峒元自家事自家知,一等开年,为人翻出旧账,就休想能够落得好去。因此在过年的时候,亟亟疏通门路,打着能够躲得过就躲,躲不过就早谋去路的主意。便是在这个时候,高九找上了门来。
高九并不认识高峒元,说起来,高峒元知道肃顺权倾朝野,是皇上面前第一宠臣,几次想投到他的门下,都给他推绝了——皇帝最恨臣下贪墨,势则高峒元所有,于肃顺而言,就成了骨鲠在喉之物,咽之不下,吐之难舍;干脆就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吧。高九也是清楚的,但这一次,即便老爷不喜欢,为了完成差事,也不得不登门求助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高九和恩丰一同到万福居来。恩丰是个身材肥硕的胖子,长得肥头大耳,穿一身簇新的缎子衣服,大拇指上套一个碧绿的玻璃翠板指,手里捏一具古月轩的鼻烟壶。同行的还有一个,名叫全庚,他是内务府造办处的一个笔帖式,专管料帐。
这三个人除高九之外,其他两个不必报名,万福居是他们经常往来的,问一问门下人,听说第一起拜年的贺客刚刚离开,眼下道爷正在堂上休息,恩丰向高九一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兄弟,和我进去吧。”
三个人排闼而入,进到正堂,高峒元却不在,恩丰知道,他有大烟瘾,这一刻一定是在内间房中吞云吐雾呢。当下也不着急,和高九几个人坐等,不一会儿的功夫,高峒元精神饱满的挑帘而出,穿一袭大红团花的夹袍,头上却梳着道士髻,看上去不伦不类到了极致的样子。
全庚和恩丰跪倒行礼,口称道爷,高峒元笑容可掬的把两个人扶了起来,“坐,坐。坐下说话。”同时把目光瞅向高九,“这位是?”
‘高大哥’习知前朝掌故,每每为李莲英谈些前明大珰冯保、魏忠贤等人如何煊赫,以及前明帝后如何礼遇道士的故事。当然也谈到前明道士如何精通法术,能上致神仙,为凡夫俗子祷请延年益寿,降福延麻的灵异事迹,听得多了,李莲英不免心动。便经常在皇后身前说一些从高大哥口中听来的奇闻异事。以为消遣。
李莲英认为让高峒元跟皇后娘娘谈谈神仙,也是破闷的好法子,因而便有举荐入宫的心思。皇后知道皇帝不喜欢这等方士之言,故而只当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听,宣召他入宫之事,自然是不行的。
高峒元虽不能入宫,但其人辩才无碍,兼以善窥人意,听了李莲英的话,不但不以为他办事无能,反而更多加笼络,只拣他爱听的话,旁敲侧击地恭维。所以长久以下,李莲英对这个高大哥又是钦服,又是崇敬,简直比孝敬皇后娘娘更加的用心了。
不但是李莲英,高峒元深知太监常在主子、主子娘娘的身边,最能探听得到各种消息,因此多年来以种种手段,笼络了好些太监,帮他说话。因为如此,高峒元越发肆无忌惮,而狗苟蝇营之徒,亦不愁问津无路。高峒元每次进城,必住杨梅竹斜街的万福居。这是一家馆子,原以滑鳝出名,后来又增加一味拿手菜炒鸡丁,鲜嫩无比,据说是高峒元所秘传,这味菜就叫‘高鸡丁’。
不过,高峒元也并非没有遗憾之事,如今倚靠着白云观,钱自然是赚了不少,但富而求贵,人情之常,只是这一节,根本投报无门!
咸丰初年,皇帝驳了时任内务府大臣的桂良关于重开捐纳之门的条陈,并以此立言,永远取消了士绅、百姓捐纳为官的门路,除却本身已有功名,但久试不第者,可以捐赀之外,其他人一概禁止,这样的谕旨发下,固然在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家少了一部分收入,而致使些***感慌乱,但不久之后,特别是在咸丰二年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国家用度日渐充足,这种反对的声音也是日渐消灭了。
另外一个遗憾是,高峒元总想找机会把皇上身边最得用的太监六福也笼络过来,但始终不能如愿。高峒元知道,六福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太监,虽然还比不过惊羽姑娘——后者的身份特殊,不是他可以有所念想的——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受朝臣瞩目的角色,若是恩能够给得到他的助力,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拿其他所有人来换,都是值得的。
为此,他也不知道托李莲英等太监在六福面前说了多少次的好话,送上多少银钱、玩物,奈何六福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搭理,也不远离,竟似乎就是这样吊着他的胃口一般。李莲英觉得看不过去,旁敲侧击的问六福,后者眼睛一瞪,“你少和我来这一套,你告诉他,舍不得银子就他妈的滚蛋!,陆大爷还不稀罕呢!”
李莲英惹不起六福,唯唯而退,等见到高峒元一说,后者摇头摆手,“算了,他既然这样说,那就照常贡献,暂时不必理睬。”
“大哥,这样的无底洞,得拿多少银子填啊?”李莲英问道,“您可得想好了。”
“这样也就,总要陆某人欠着我的情分,等有了机会,就连本带利都拿回来了。”
一直到十一年的八月底,皇帝离京北上,皇后暂时料理国政,给高峒元看到了机会,怂恿一个名叫恩丰的内务府司员,经由明善,上了一份奏折,内中说京中三教九流,五方杂做,尤其以北京西山等地的道观,为数众多,而且品流不齐,良莠掺杂其间,大清会典上本来有‘道录司’的官职,但掌理道教的职权,则归于世袭的‘正一真人张天师。但其人远在江西龙虎山坐道,京中有他的徒子徒孙派驻,担任分管之责——这样一来的话,竟似乎是有了两重管理似的,官府遥制,分外不便,倒不如裁撤一方,另选品行俱佳,道学深厚之辈,管理京中各处道观,一来是为如臂使指,朝廷管理方便,另外,也可以作为试行之地,若是真的有了效果,再推而广之。
恩丰品秩低下,只算是内务府的下等司员,不过是走通了明善的门路,在他面前进言一二而已。折子到了御前,皇后不能决,问文祥几个人的意见,文祥于此事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还是阎敬铭,以为这样的事情不能仅凭明善一纸奏折而定,还是等皇上回京之后,请御裁之后再说,于是,便搁置了下来。
高峒元恨透了阎敬铭,他知道,一等到皇上回京,此事根本就通不过,于是再接再厉,几番通过皇后进言,终于在十月初六的时候,由皇后降懿旨,将高峒元封为‘总道教司’。这个官儿名字上很好听,但却是黑官,而且在懿旨中写得清楚明白,这个官只是管京中道教从教之人,外省之事是不能过问的。但在高峒元看来,有了这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他平日不在西山,而是在京中南城的万福居居住,这里偏东有个院子,就是他会客之处,而且,以其人能够上达天听为由,在京中大作卖官鬻爵之事,只是在皇帝不再京中的这数月之内,论缺分的肥瘠,定价钱的高下,昌言无忌,很是发了一笔大大的横财。但这种事,休想瞒得过有心人,因此,即便有一些忠直之人意图揭露他的劣行,却也为皇帝不在京中而投鼠忌器,动弹不得。等到皇帝回京,已经到了年下,事情也便一时被拖延了下来。
高峒元自家事自家知,一等开年,为人翻出旧账,就休想能够落得好去。因此在过年的时候,亟亟疏通门路,打着能够躲得过就躲,躲不过就早谋去路的主意。便是在这个时候,高九找上了门来。
高九并不认识高峒元,说起来,高峒元知道肃顺权倾朝野,是皇上面前第一宠臣,几次想投到他的门下,都给他推绝了——皇帝最恨臣下贪墨,势则高峒元所有,于肃顺而言,就成了骨鲠在喉之物,咽之不下,吐之难舍;干脆就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吧。高九也是清楚的,但这一次,即便老爷不喜欢,为了完成差事,也不得不登门求助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高九和恩丰一同到万福居来。恩丰是个身材肥硕的胖子,长得肥头大耳,穿一身簇新的缎子衣服,大拇指上套一个碧绿的玻璃翠板指,手里捏一具古月轩的鼻烟壶。同行的还有一个,名叫全庚,他是内务府造办处的一个笔帖式,专管料帐。
这三个人除高九之外,其他两个不必报名,万福居是他们经常往来的,问一问门下人,听说第一起拜年的贺客刚刚离开,眼下道爷正在堂上休息,恩丰向高九一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兄弟,和我进去吧。”
三个人排闼而入,进到正堂,高峒元却不在,恩丰知道,他有大烟瘾,这一刻一定是在内间房中吞云吐雾呢。当下也不着急,和高九几个人坐等,不一会儿的功夫,高峒元精神饱满的挑帘而出,穿一袭大红团花的夹袍,头上却梳着道士髻,看上去不伦不类到了极致的样子。
全庚和恩丰跪倒行礼,口称道爷,高峒元笑容可掬的把两个人扶了起来,“坐,坐。坐下说话。”同时把目光瞅向高九,“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