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遽尔去之
不但是他,基福堂中众人同样大惊失色!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为祈隽藻的一席话发了这样大的脾气!“臣,臣焉敢做如此之想?臣……焉能做,如此之想?”
“既然这样,你又不是英人肚子中的蛔虫,你怎么就敢说英人此番进京,是要有不法举动的?”
祈隽藻一句话说错,给皇帝抓住了把柄,追比不休之下,弄得老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口气上不来,哼了一声,在御座前萎了下去!
众人赶忙上前,便是皇帝也有点慌了手脚。处置大臣便处置,激得对方昏厥于御前,旁的不提,身为上位者,处事‘严酷’二字怕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犹不算,今日之事传扬出去,前情不明,人人都以为祈隽藻国家元老重臣,因为劝谏君上失德,忧虑沉痛到这样近乎五内崩裂的程度!可见天意难回,人心涣散!若是处置不好的话,帝统纵不至受到影响,也是流言纷起,于自己践祚以来一力推行的新政全无半分好处!再深一步,怕是前事尽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只是这一会儿的时间,皇帝心中打定了主意:既然已经落到这样的程度,不如就让一切事全都敞开来吧!一念至此,皇帝硬起心肠,待祈隽藻挣扎着爬起,第二次跪倒,他继续问道:“祈隽藻,你身为军机首辅,本有辅弼朕躬之责,今日之事,你意图令朕朝令夕改在前,大放厥词,咆哮君前在后。朕问你,这都是所为何来?”
“皇上,老臣从无不谨之心啊!只是,领事馆之事关系到我天朝礼法、百姓小民愚钝之人,更且英人从来狡猾多变,得陇望蜀之下,必以为我朝为可欺之民,……”
“什么叫可欺之民?难道在你的眼中,我天朝是可以任由英人欺凌的吗?”皇帝真的动了火气,声音越来越大:“要是照你这样说的话,朕前些时日所作的准备,命恭亲王赴天津办差的时候,你为什么始终不肯进一言?今日英人进城,你却就领事馆一事喋喋不休,这就是你身为军机大臣当为的吗?”
“臣秉性荒疏,原不敢推诿责任,只是臣以为,允准英人入京,本有皇上文治之功其深意在内,让英人借机领略我大清风貌,彼时该等夷人身受教化,当能够改恶从善,也是可行之计。只是,在京中设立领事馆,到其时,英人招摇而过,于城中有我天朝小民发生纠纷,我方拘于外臣之名,便是有司也甚难决断,到那时,必然伤了京中小民之心啊。”
“真正是高论!”皇帝冷酷的一笑:“照你说来,这满朝大臣任谁都看不出来的弊端,竟是只有你祈隽藻一个人看出来了?真是大才啊!”
“臣不敢,只是大小臣工,敷衍塞责,营私自肥,也是有的。”
祈隽藻这样一句不让的和皇上顶嘴,把基福堂中众人都听得傻住了。周祖培在军机处中虽是新进之资,却以北派重镇自居,眼看着祈隽藻的话气得皇帝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暗叫不好!祈隽藻若是倒了,自己失却依靠,在军机处中怕也很难立足了。
想到这里,赶忙上前几步,在祈隽藻和奕訢的身边跪了下来:“皇上,祈大人语句混乱,然却也是公忠体国之言,请皇上……”
“狗才,几时轮到你来说话?”皇帝勃然大怒,硬邦邦的一摆手,制止了周祖培劝解的说话,继续望着祈隽藻:“照你说来,这朝中大臣全都是营私自肥之辈,竟是只有你一个是为国谋喽?”
“臣不敢。”
君臣两个各有肺肠,便是强自临以君威,也只是能服其人,很难服其心。想到这里,皇帝摆摆手:“你这样的人才,在这朝堂之上,便如同蓬生于麻中,朕也万万不敢再用,也免得伤了你这一番为国谋的荩忠之心。你回家去吧。日后,自有旨意与你!”
祈隽藻深深地叹息一声,伏地叩头:“臣,领旨谢恩。”
打发祈隽藻出去,皇帝在御座下的脚恨恨的一跺,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口中讷讷的骂了一句:“朕不用之!”
基福堂之事当天下午就成了朝中人口口相传的新闻,祈隽藻犯言直谏更加是引得清流中人交相称颂,认为他这般匡扶君父之非,方是古大臣本色。一时间位于西城的祈府门前人流不息,竟都是私下去慰问阁老的。
祈隽藻全无半点悲戚之色,满堂宾客之间侃侃而谈:“皇上有何重谴,老夫一身承担,只是允准英人在城中设立领事馆一事,便是死也不能奉诏!”
这样的诤言自然更加惹来众人赞佩之声一片。都说本乎春秋责备贤者之意,认为他这样据理力谏,就这一点上,恭王等人与他的贤愚便极分明,这几乎已成定评。更不用提军机处旁的那些软骨媚迎之辈了。
不但是他,基福堂中众人同样大惊失色!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为祈隽藻的一席话发了这样大的脾气!“臣,臣焉敢做如此之想?臣……焉能做,如此之想?”
“既然这样,你又不是英人肚子中的蛔虫,你怎么就敢说英人此番进京,是要有不法举动的?”
祈隽藻一句话说错,给皇帝抓住了把柄,追比不休之下,弄得老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一口气上不来,哼了一声,在御座前萎了下去!
众人赶忙上前,便是皇帝也有点慌了手脚。处置大臣便处置,激得对方昏厥于御前,旁的不提,身为上位者,处事‘严酷’二字怕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犹不算,今日之事传扬出去,前情不明,人人都以为祈隽藻国家元老重臣,因为劝谏君上失德,忧虑沉痛到这样近乎五内崩裂的程度!可见天意难回,人心涣散!若是处置不好的话,帝统纵不至受到影响,也是流言纷起,于自己践祚以来一力推行的新政全无半分好处!再深一步,怕是前事尽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只是这一会儿的时间,皇帝心中打定了主意:既然已经落到这样的程度,不如就让一切事全都敞开来吧!一念至此,皇帝硬起心肠,待祈隽藻挣扎着爬起,第二次跪倒,他继续问道:“祈隽藻,你身为军机首辅,本有辅弼朕躬之责,今日之事,你意图令朕朝令夕改在前,大放厥词,咆哮君前在后。朕问你,这都是所为何来?”
“皇上,老臣从无不谨之心啊!只是,领事馆之事关系到我天朝礼法、百姓小民愚钝之人,更且英人从来狡猾多变,得陇望蜀之下,必以为我朝为可欺之民,……”
“什么叫可欺之民?难道在你的眼中,我天朝是可以任由英人欺凌的吗?”皇帝真的动了火气,声音越来越大:“要是照你这样说的话,朕前些时日所作的准备,命恭亲王赴天津办差的时候,你为什么始终不肯进一言?今日英人进城,你却就领事馆一事喋喋不休,这就是你身为军机大臣当为的吗?”
“臣秉性荒疏,原不敢推诿责任,只是臣以为,允准英人入京,本有皇上文治之功其深意在内,让英人借机领略我大清风貌,彼时该等夷人身受教化,当能够改恶从善,也是可行之计。只是,在京中设立领事馆,到其时,英人招摇而过,于城中有我天朝小民发生纠纷,我方拘于外臣之名,便是有司也甚难决断,到那时,必然伤了京中小民之心啊。”
“真正是高论!”皇帝冷酷的一笑:“照你说来,这满朝大臣任谁都看不出来的弊端,竟是只有你祈隽藻一个人看出来了?真是大才啊!”
“臣不敢,只是大小臣工,敷衍塞责,营私自肥,也是有的。”
祈隽藻这样一句不让的和皇上顶嘴,把基福堂中众人都听得傻住了。周祖培在军机处中虽是新进之资,却以北派重镇自居,眼看着祈隽藻的话气得皇帝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暗叫不好!祈隽藻若是倒了,自己失却依靠,在军机处中怕也很难立足了。
想到这里,赶忙上前几步,在祈隽藻和奕訢的身边跪了下来:“皇上,祈大人语句混乱,然却也是公忠体国之言,请皇上……”
“狗才,几时轮到你来说话?”皇帝勃然大怒,硬邦邦的一摆手,制止了周祖培劝解的说话,继续望着祈隽藻:“照你说来,这朝中大臣全都是营私自肥之辈,竟是只有你一个是为国谋喽?”
“臣不敢。”
君臣两个各有肺肠,便是强自临以君威,也只是能服其人,很难服其心。想到这里,皇帝摆摆手:“你这样的人才,在这朝堂之上,便如同蓬生于麻中,朕也万万不敢再用,也免得伤了你这一番为国谋的荩忠之心。你回家去吧。日后,自有旨意与你!”
祈隽藻深深地叹息一声,伏地叩头:“臣,领旨谢恩。”
打发祈隽藻出去,皇帝在御座下的脚恨恨的一跺,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口中讷讷的骂了一句:“朕不用之!”
基福堂之事当天下午就成了朝中人口口相传的新闻,祈隽藻犯言直谏更加是引得清流中人交相称颂,认为他这般匡扶君父之非,方是古大臣本色。一时间位于西城的祈府门前人流不息,竟都是私下去慰问阁老的。
祈隽藻全无半点悲戚之色,满堂宾客之间侃侃而谈:“皇上有何重谴,老夫一身承担,只是允准英人在城中设立领事馆一事,便是死也不能奉诏!”
这样的诤言自然更加惹来众人赞佩之声一片。都说本乎春秋责备贤者之意,认为他这样据理力谏,就这一点上,恭王等人与他的贤愚便极分明,这几乎已成定评。更不用提军机处旁的那些软骨媚迎之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