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至亳州,路径自不与去开封相同。

    尤以要包抄献贼、革左,于是赵昱大军先至保定,然后望东南,第三日,便到了河间府。

    这几日急行军,除了赵昱,这五万大军,没有几人能面色不变。都已疲敝。

    于是便在河间府外寻了地方,扎下营寨,休息了一个白昼,入夜才启程,南下山东。

    又四日,过济南府,至兖州府。

    赵昱安排妥当,七日刚到,大军口粮将绝,正好到了兖州府的宁阳附近。

    便安营扎寨,令杨和带上人手,去宁阳又取了七日干粮,顺顺利利。

    赵昱不得不为太子的准备抚掌赞叹。

    只要他想,任何一个县城级别的地方,他都能拿到粮饷。可见太子目光之深远,赵公明安排之周虑。

    怕是多年以前,太子就预见到了现在的情势。

    正是借了他皇帝嫡长子,储君的身份,才能做到这一切。否则换个人来,就算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有这份家业。

    当然,只凭身份,也不一定能做到。太子有雄才,赵公明有能耐,两相和一,才是正理。

    而且太子为军队准备的干粮,与寻常干粮却也不同。寻常军中干粮,若以五谷杂粮所造,实则已属上乘。但这年头,军中的干粮,多以糠麸做成,根本难以入口,饱腹都做不到。

    太子准备的干粮,不但五谷杂粮俱全,其中还混杂有肉松。不论干吃,还是泡水,味道都还不错。

    至少在吃的这方面,军中没有一人抱怨过。

    这一路行军过来,赵昱一边在实践中印证兵书的道理,一边也不曾放松了对军队的训练。一边急行军,一边训练。

    行军喧哗者,十鞭。扰民者,五十鞭。害民者,偿命。

    又观察军中中低级军官的能为,那等草包,不尊军纪者,或杀之,或一撸到底,能者上。将有能力的提拔起来,把无能的摒除,不但加强了赵昱对军队的控制,还使得军队的气质,产生了质的改变。

    如此,赏罚分明,短短七日时间,这支军队,就逐渐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军令下达,急如风火。

    这支军队就有了一个能如意运转的战争机器的模样。

    在宁阳修整一日,夜间再次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