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几内亚到加蓬(1/2)
第一章从几内亚到加蓬
南非海军的巡洋舰比勒陀利亚号从德国的斯德丁港出发,沿欧洲海岸线直航西非,中间仅仅在法国的波尔多港短暂地停留了半日,补充过食物和水,李慕菲只来得及用脚踩了一下坚实的大地,就又扬帆起航了,甚至没有离开港口区游览一下这个著名的美酒之乡。
绕过伊比利亚半岛和佛得角,比勒陀利亚号来到了南非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之一—-几内亚的首府“科纳克里”港。
这块殖民地是在柏林会议上从法国人手中买来的,南非得到它甚至不到两年,对于极其缺乏海外船队落脚点的南非共和国来说如获至宝,在一年多短短的时间里,科纳克里港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南非第一大民族—华人们的印记。
实际上,在法国人将几内亚卖给南非之前,他们也不过是和当地的土著签订了一些保护条约,控制了沿海的一些地方而已。
因此这座城市几乎完全是由华人们建设起来的,科纳克里位于一处伸进大西洋十五六公里的狭长半岛上,半岛的前端还有一些小岛挡住了海流和巨浪的冲击,让这座半岛附近成为停靠海船的绝佳良港。
陈明雨的殖民军团来到几内亚之后就以军人的风格迅速修建了一条沿着半岛延伸的公路,总督官邸、军营、港口设施、工厂、商店、住宅区就在公路两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南非铁路公司也在这里开设了办事处,开始研究修建通往内陆的铁路。
这些建筑的风格,李慕菲再熟悉不过了,看看那总督府门前的石狮子和台阶,红色厚重的大门,明亮的屋瓦,道路两旁犹如江南民居的华人房屋,就知道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了。
科纳克里如今人口已有数万,除了少数做苦力的黑人和一些来此地寻找发财机会的外国人外几乎全是华人。这样的殖民速度远远超过了几内亚南面的英国殖民地塞拉利昂。
此地物产丰盈,水利资源充沛,有“西非水塔”之称。盛产各种农产品,如咖啡、可可、菠萝、棉花、芒果,尤其是香蕉,几内亚号称香蕉之国,这里的香蕉产量多,质量好,还有许多的品种,有一种大香蕉,一只就有一斤以上,吃一只可以饱半天,由于这种香蕉又大又肥,几内亚人叫它“猪猡香蕉”,一些当地人甚至把它当作一日三餐。
似乎这里只要是树上长的,都可以吃,每天不需要干活只要饿了去摘点水果就可以了。李慕菲并非种族主义者,可是他在穿越之后的所见所闻,却明明白白地告诉他,非洲黑人大多数是好吃懒做欺软怕硬的典型,此时想来,大自然赐予了非洲这么丰饶的物产,可能也是造成黑人们如此懒惰的原因之一吧。
在李慕菲前生今世见到的所有民族中,毫无疑问,最勤劳的就是华人了,虽然华人们有许多劣根性,可这种优秀的品质却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比不上的,记得前世在南非给人当职员的时候,李慕菲曾听说,黑人们四五个人的工作甚至只要一个华人就可以完成,以至于黑人们因此特别痛恨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
陈明雨军团在巩固了首府之后,开始大肆向内陆扩张,一队队的士兵开入了大陆上茂密的丛林和丘陵,软硬兼施地获取当地土著的保护权或者土地,一般而言,陈明雨并不喜欢使用暴力,但是如果使用和平手段无法达到目的,他也不介意动用自己的军队,此地的黑人虽然有近百万之多,但却根本不是人数达到5000人的装备精良的陈明雨军团的对手。
对殖民军团的士兵们来说,真正的敌人不是当地土著,而是这里的气候和生物。
按照华人们的说法,现在正是初夏,按照非洲这片土地上的说法,这里是旱季,无论怎么称呼,那烤死人的阳光都给李慕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岸边的沙滩被晒得滚烫,闷湿炎热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
为了避暑,一些华人向当地人学习,使用一种树叶做凉席。这种树形如芭蕉,四季常绿,高约10米,有的叶片能长到6米长、3米宽。叶片光滑,不生毛刺,而且散出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在终年炎热的几内亚,躺在上面特别凉爽舒适。
丛林中还滋生着千奇百怪的蚊蝇,也带来各种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疾病,其中最讨厌最常见的是疟疾。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年,种种疾病就给陈明雨的军团造成了很大的非战斗减员。
为了预防这种疾病,陈明雨的军团每个人都配发了一副蚊帐,在这里,蚊帐简直就成了保命措施。
此外还从南非国内运来了很多预防疟疾的中草药成药和西药,柳平恒的卫生部这几年来奉行中西医并举的政策,很是在南非民间搜罗了一些祖传秘方,也在西医药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效的卫生保障给南非的殖民军团增加了许多战斗力。
因为殖民军团正在准备向东北方向的马里地区扩张,作为指挥官的陈明雨眼下不在科纳克里。留在此地的只有几内亚的最高政治长官—-殖民地总督,而殖民地处于刚刚开发的时期,这位总督大人可说得上是日理万机,在和李慕菲和船长何杉等人一起用过几次餐之后,便忙于自己的政务去了。
船上的众人都是第一次踏上这块殖民地,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再加之比勒陀利亚号在此地停留时间较长,不知道谁提议到内陆地区走一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何杉船长、李慕菲、大副、二副还有一些水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探险队,找了一个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小分队,一起出发,进入了几内亚的茂密的丛林。
出于安全的考虑,比勒陀利亚号上的众人并没有离开科纳克里很远,而且听同行的士兵们说,这时候正是几内亚的旱季,是蚊蝇相对较少的时节,据说雨季开始才是遍地蚊蝇的季节。
南非海军的巡洋舰比勒陀利亚号从德国的斯德丁港出发,沿欧洲海岸线直航西非,中间仅仅在法国的波尔多港短暂地停留了半日,补充过食物和水,李慕菲只来得及用脚踩了一下坚实的大地,就又扬帆起航了,甚至没有离开港口区游览一下这个著名的美酒之乡。
绕过伊比利亚半岛和佛得角,比勒陀利亚号来到了南非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之一—-几内亚的首府“科纳克里”港。
这块殖民地是在柏林会议上从法国人手中买来的,南非得到它甚至不到两年,对于极其缺乏海外船队落脚点的南非共和国来说如获至宝,在一年多短短的时间里,科纳克里港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南非第一大民族—华人们的印记。
实际上,在法国人将几内亚卖给南非之前,他们也不过是和当地的土著签订了一些保护条约,控制了沿海的一些地方而已。
因此这座城市几乎完全是由华人们建设起来的,科纳克里位于一处伸进大西洋十五六公里的狭长半岛上,半岛的前端还有一些小岛挡住了海流和巨浪的冲击,让这座半岛附近成为停靠海船的绝佳良港。
陈明雨的殖民军团来到几内亚之后就以军人的风格迅速修建了一条沿着半岛延伸的公路,总督官邸、军营、港口设施、工厂、商店、住宅区就在公路两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南非铁路公司也在这里开设了办事处,开始研究修建通往内陆的铁路。
这些建筑的风格,李慕菲再熟悉不过了,看看那总督府门前的石狮子和台阶,红色厚重的大门,明亮的屋瓦,道路两旁犹如江南民居的华人房屋,就知道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了。
科纳克里如今人口已有数万,除了少数做苦力的黑人和一些来此地寻找发财机会的外国人外几乎全是华人。这样的殖民速度远远超过了几内亚南面的英国殖民地塞拉利昂。
此地物产丰盈,水利资源充沛,有“西非水塔”之称。盛产各种农产品,如咖啡、可可、菠萝、棉花、芒果,尤其是香蕉,几内亚号称香蕉之国,这里的香蕉产量多,质量好,还有许多的品种,有一种大香蕉,一只就有一斤以上,吃一只可以饱半天,由于这种香蕉又大又肥,几内亚人叫它“猪猡香蕉”,一些当地人甚至把它当作一日三餐。
似乎这里只要是树上长的,都可以吃,每天不需要干活只要饿了去摘点水果就可以了。李慕菲并非种族主义者,可是他在穿越之后的所见所闻,却明明白白地告诉他,非洲黑人大多数是好吃懒做欺软怕硬的典型,此时想来,大自然赐予了非洲这么丰饶的物产,可能也是造成黑人们如此懒惰的原因之一吧。
在李慕菲前生今世见到的所有民族中,毫无疑问,最勤劳的就是华人了,虽然华人们有许多劣根性,可这种优秀的品质却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比不上的,记得前世在南非给人当职员的时候,李慕菲曾听说,黑人们四五个人的工作甚至只要一个华人就可以完成,以至于黑人们因此特别痛恨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
陈明雨军团在巩固了首府之后,开始大肆向内陆扩张,一队队的士兵开入了大陆上茂密的丛林和丘陵,软硬兼施地获取当地土著的保护权或者土地,一般而言,陈明雨并不喜欢使用暴力,但是如果使用和平手段无法达到目的,他也不介意动用自己的军队,此地的黑人虽然有近百万之多,但却根本不是人数达到5000人的装备精良的陈明雨军团的对手。
对殖民军团的士兵们来说,真正的敌人不是当地土著,而是这里的气候和生物。
按照华人们的说法,现在正是初夏,按照非洲这片土地上的说法,这里是旱季,无论怎么称呼,那烤死人的阳光都给李慕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岸边的沙滩被晒得滚烫,闷湿炎热的空气让人昏昏欲睡。
为了避暑,一些华人向当地人学习,使用一种树叶做凉席。这种树形如芭蕉,四季常绿,高约10米,有的叶片能长到6米长、3米宽。叶片光滑,不生毛刺,而且散出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在终年炎热的几内亚,躺在上面特别凉爽舒适。
丛林中还滋生着千奇百怪的蚊蝇,也带来各种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疾病,其中最讨厌最常见的是疟疾。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年,种种疾病就给陈明雨的军团造成了很大的非战斗减员。
为了预防这种疾病,陈明雨的军团每个人都配发了一副蚊帐,在这里,蚊帐简直就成了保命措施。
此外还从南非国内运来了很多预防疟疾的中草药成药和西药,柳平恒的卫生部这几年来奉行中西医并举的政策,很是在南非民间搜罗了一些祖传秘方,也在西医药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效的卫生保障给南非的殖民军团增加了许多战斗力。
因为殖民军团正在准备向东北方向的马里地区扩张,作为指挥官的陈明雨眼下不在科纳克里。留在此地的只有几内亚的最高政治长官—-殖民地总督,而殖民地处于刚刚开发的时期,这位总督大人可说得上是日理万机,在和李慕菲和船长何杉等人一起用过几次餐之后,便忙于自己的政务去了。
船上的众人都是第一次踏上这块殖民地,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再加之比勒陀利亚号在此地停留时间较长,不知道谁提议到内陆地区走一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何杉船长、李慕菲、大副、二副还有一些水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探险队,找了一个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小分队,一起出发,进入了几内亚的茂密的丛林。
出于安全的考虑,比勒陀利亚号上的众人并没有离开科纳克里很远,而且听同行的士兵们说,这时候正是几内亚的旱季,是蚊蝇相对较少的时节,据说雨季开始才是遍地蚊蝇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