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如此不专心,难怪学业少长进。”
“我,我……我无意中,看到你耳朵上有耳环痕。又看见你的手那么细嫩,就想起了同学们在背后,他们……”
“喔,原来你怀疑我是……”
“不,不是。”
“梁兄啊。老父母中年喜得一儿郎,最怕我孤子多灾命不长,随乡俗把我当做女儿养,戴耳环、留青丝,描花绣朵、内着红装。”
“哦,原来是这样啊!”
台上粉墨水袖轻甩,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手抚耳垂,眼神似嗔似娇。
贺清心里咯噔一声,不自觉也摸上耳垂,随后像烫着了一般,刷得把手撤下来,暗自苦笑道,真是惊弓之鸟了,我十二三岁便作男子装扮,耳洞早就长实了!哪里还有什么耳环痕?
今日,郑知县赠东山书院三十亩良田充作学田,又请近来颇受推崇的“寻乐班”吹弹打唱,甚是喜庆。要说知县大人的宝贝儿子郑从义,毫无顾忌得在书院里点一折梁祝,也真是个妙人了。
虽然知县不过区区八品,但荆县却是个四千户大县,豪绅遍布,又因着县内东山书院被朝廷赐下牌匾,几乎比肩州学,知县自然随着水涨船高,便是池州通判来了,也得客客气气。
一曲唱罢,后排的年轻学子轰然大笑,互相打趣“九妹”。贺清身姿高挑,此前在北方晒得黝黑,倒是没被捉弄,耐不过心虚得紧,匆匆挤出人群。
东山书院立学荆县东山,山长是赫赫有名的大儒周通。他辞官回乡后,创办私学,聘请了县内宿学硕儒授课,又广邀曾经的同僚诸官、各有所长的好友、江湖各路豪杰前来辩论,不拘一格,颇受欢迎。由此虽规模不大,却声名远扬,县内大族子弟不愿意跨山过水去州学的,都来此处了。
春风料峭,山间小路极幽静,竹林轻摇,松柏清香扑鼻。
茂林深竹掩映处有一四角小亭,贺清行至此处,见亭间立着一人,此人穿着圆领紫衫,长身玉立,负手远望。贺清只瞧见背影,实在没认出来,大约也不是熟人,就打算悄悄经过,没料到此人似乎听到了她的动静,正巧转过身。
一双似笑非笑桃花眼直直盯着贺清。
贺清只得拱手向前,陪笑道,“子敬兄,好雅致。”
这位俊俏公子乃是长公主幼子韩恪韩子敬,据说极受宠爱。束发后不想远赴京城上国子学,才就近来这山林野间问学,和贺清这种费了好大力气托关系方能来求学的学子真是天壤之别。
韩恪朝山下微抬下巴,问道,“唱的是哪出折子戏?”
“是梁祝中学馆立归一段。”贺清心下感叹,韩恪明眸朱唇、墨眉皓齿,身量纤瘦,真是比自己还像祝英台。听闻前阵子游船落水后卧床许久,如今怎么独身在山间吹风?
可能韩恪对梁祝并无兴趣,他点点头,“多谢参明。”又背过身继续看风景了。
贺清说声告辞,大步走过。面上不显,其实心里很是诧异。韩恪平日虽没有他那好友混世魔王郑从义的纨绔跋扈劲儿,但也素来冷淡,居然为点小事道谢,难道真是落水后转了性子?再者,她入学一年多来,交游甚少,与韩恪仅有面缘,刚才其实是二人首次交谈,而韩恪不仅认出她,甚至准确道出了她的表字!
要知道,明面上讲她确实出身大族贺姓,可细究不过是旁支。父亲也非高官,只任过北方贫瘠小县县令。两年前父亲病故后,她才随着寡母回到宗族讨生活,家产只有两间布料铺子、几十亩薄田,在一众宗族子弟中算得上是寒酸了。而她因着女扮男装的缘故,未曾上过蒙学,一直是父亲闲时教认字,故而学业也不甚出彩。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骑射尚可,是在北方时由府衙捕快教了几年。可是她仅能拉得起一石轻弓啊,和书院武学里随随便便开三石硬弓的一比实在不够看。硬要说也就是准头不差。
“我,我……我无意中,看到你耳朵上有耳环痕。又看见你的手那么细嫩,就想起了同学们在背后,他们……”
“喔,原来你怀疑我是……”
“不,不是。”
“梁兄啊。老父母中年喜得一儿郎,最怕我孤子多灾命不长,随乡俗把我当做女儿养,戴耳环、留青丝,描花绣朵、内着红装。”
“哦,原来是这样啊!”
台上粉墨水袖轻甩,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手抚耳垂,眼神似嗔似娇。
贺清心里咯噔一声,不自觉也摸上耳垂,随后像烫着了一般,刷得把手撤下来,暗自苦笑道,真是惊弓之鸟了,我十二三岁便作男子装扮,耳洞早就长实了!哪里还有什么耳环痕?
今日,郑知县赠东山书院三十亩良田充作学田,又请近来颇受推崇的“寻乐班”吹弹打唱,甚是喜庆。要说知县大人的宝贝儿子郑从义,毫无顾忌得在书院里点一折梁祝,也真是个妙人了。
虽然知县不过区区八品,但荆县却是个四千户大县,豪绅遍布,又因着县内东山书院被朝廷赐下牌匾,几乎比肩州学,知县自然随着水涨船高,便是池州通判来了,也得客客气气。
一曲唱罢,后排的年轻学子轰然大笑,互相打趣“九妹”。贺清身姿高挑,此前在北方晒得黝黑,倒是没被捉弄,耐不过心虚得紧,匆匆挤出人群。
东山书院立学荆县东山,山长是赫赫有名的大儒周通。他辞官回乡后,创办私学,聘请了县内宿学硕儒授课,又广邀曾经的同僚诸官、各有所长的好友、江湖各路豪杰前来辩论,不拘一格,颇受欢迎。由此虽规模不大,却声名远扬,县内大族子弟不愿意跨山过水去州学的,都来此处了。
春风料峭,山间小路极幽静,竹林轻摇,松柏清香扑鼻。
茂林深竹掩映处有一四角小亭,贺清行至此处,见亭间立着一人,此人穿着圆领紫衫,长身玉立,负手远望。贺清只瞧见背影,实在没认出来,大约也不是熟人,就打算悄悄经过,没料到此人似乎听到了她的动静,正巧转过身。
一双似笑非笑桃花眼直直盯着贺清。
贺清只得拱手向前,陪笑道,“子敬兄,好雅致。”
这位俊俏公子乃是长公主幼子韩恪韩子敬,据说极受宠爱。束发后不想远赴京城上国子学,才就近来这山林野间问学,和贺清这种费了好大力气托关系方能来求学的学子真是天壤之别。
韩恪朝山下微抬下巴,问道,“唱的是哪出折子戏?”
“是梁祝中学馆立归一段。”贺清心下感叹,韩恪明眸朱唇、墨眉皓齿,身量纤瘦,真是比自己还像祝英台。听闻前阵子游船落水后卧床许久,如今怎么独身在山间吹风?
可能韩恪对梁祝并无兴趣,他点点头,“多谢参明。”又背过身继续看风景了。
贺清说声告辞,大步走过。面上不显,其实心里很是诧异。韩恪平日虽没有他那好友混世魔王郑从义的纨绔跋扈劲儿,但也素来冷淡,居然为点小事道谢,难道真是落水后转了性子?再者,她入学一年多来,交游甚少,与韩恪仅有面缘,刚才其实是二人首次交谈,而韩恪不仅认出她,甚至准确道出了她的表字!
要知道,明面上讲她确实出身大族贺姓,可细究不过是旁支。父亲也非高官,只任过北方贫瘠小县县令。两年前父亲病故后,她才随着寡母回到宗族讨生活,家产只有两间布料铺子、几十亩薄田,在一众宗族子弟中算得上是寒酸了。而她因着女扮男装的缘故,未曾上过蒙学,一直是父亲闲时教认字,故而学业也不甚出彩。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骑射尚可,是在北方时由府衙捕快教了几年。可是她仅能拉得起一石轻弓啊,和书院武学里随随便便开三石硬弓的一比实在不够看。硬要说也就是准头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