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元和刘在石那是在参加比赛,又不是开着车去旅行。速度那么快,要想跟上可不容易。而且,就算你有那个技术,也没有那个资格,可不是什么车都能上赛道的。这两个原因,就注定了节目组不能像平时那样开车在后面跟拍。

    不能跟拍,那就只能在车里装摄象机了。

    或许大家都看过达喀尔拉力赛的专题报导,里面确实有些镜头是由赛车里的固定摄象机拍下来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车里装摄象机似乎并不犯规。

    其实不然。车里那些摄象机都是由赛事主办方安装的,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拍摄,而是为了起到‘黑匣子’的作用。达喀尔拉力赛的过程很艰难,谁都不知道会在途中发生什么事情,为了将事故时的所有细节记录下来,才会设置这些摄象机。

    尤其是在出现‘伤亡’的时候,这些摄象机拍摄下来的画面就会显得更加重要。比方说某辆车撞死了一个路人,到底是因为车手们的失误,还是因为路人本身的‘犯规’,如何判断事故责任人,就必须要借助摄象机所拍摄下来的画面才能决定。

    赛事主办方在每一辆车上都安装了几台小型的摄象机,已经占据了几个最好的位置和角度。在这种前提下,就算节目组得到了允许,可以安装摄象机,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了。

    勉强将摄象机装到车上,也拍摄不到理想的画面,那还不如不装呢。

    退一步来说,从主办方那里调用一些拍摄到的画面也是个办法。当然,不可能全都拿来,所以就算是为了补充,节目组也必须要找到一个另外的拍摄途径才行。

    好在一开始的时候,节目组就想好了办法,那就是用直升飞机在空中航拍。

    在节目中经常出现的遥控直升飞机根本就不顶用。必须要接受遥控,而控制者又不可能一直跟着赛车移动位置,所以遥控直升飞机的飞行半径并不大。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跟拍。

    只能是租用真正的直升飞机进行跟拍。在这里,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首先就是费用问题。虽然得到了大笔的赞助,不过在这些费用之中,绝大部分都要拿来参加比赛,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当成拍摄节目的预算。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事故。那就只能全程拍摄。也就是说,租用直升飞机的时间并不是几小时,也不是一两天,而是要从头到尾跟上十几天。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就算节目组的预算比平时更多,也只能勉强租下一架飞机。

    无挑车队里有两辆赛车,出发的时候虽然紧挨着,可是真到了比赛途中,两辆赛车之间的距离就会隔的很远。比如今天。李景元先到达了营地,刘在石比他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两辆车之间的距离最起码也隔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少说也有几十公里。

    直升飞机又不是卫星,当然不可能同时将两辆赛车的比赛状况都拍摄下来。所以,到底是跟着李景元的车,还是跟着刘在石的车,就必须要先做出一个选择才行。

    李景元的技术更好,成绩应该会比刘在石好一些;刘在石的技术稍差。路上碰到事故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跟着李景元或许可以拍摄到另人激动的胜利场面,而跟着刘在石或许就可以拍到让人感动的奋斗场面,听起来确实是有些没人性,不过单从刺激观众的角度上来说,刘在石的事故和李景元的成绩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

    除了难以抉择之外。使用直升飞机跟拍时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天是常规赛段,所以就没有那些计时点。而从第二天开始,车手们就要接触到本次比赛的第一个特殊赛段了。

    在特殊赛段上,会有一些路点。这些路点分成了几个类型。分别叫做p、ps点,按照规则。车手们都必须要强制通过这些路点才行。

    pv是可见路点,在路书和gps上都有标注,找起来没有难度。而剩下的ps三种路点就稍微有些不同了,虽然在路书和gps上也有记录,但是具体的坐标位置却不会一开始就公开,gps只会在车手们距离路点三公里的时候才会接到信号,然后将这些路点标志出来。

    距离三公里就可以得到信号,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难度,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达喀尔拉力赛的路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手们只要跑对一个方向就行,具体的路线可以自己选择。一名车手跑在路上,在几公里之外的另外一条路上有另外一名车手,两人虽然不是在同一条路上,但是却保持着齐头并进的态势,这种事情在达喀尔拉力赛上并不算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