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青的设想中,眼前这两座代表了工业最高水平的核反应堆。

    其隐藏在密封壳中的关键设备,可能会非常精密紧凑,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都不为过。当电晶双手连点,将图纸上的密封壳去掉时。

    叶青和这帮怪兽们,才发现密封壳内,还有两个密封壳。

    它们呈扁圆柱形,上下叠在一起。

    上面一个密封壳中,内部布满一根根粗壮的金属棒。这些金属棒被固定在密封壳内部,一共480根。下方密封壳内没有金属棒,但拥有众多管道,这些管道上方与头顶的密封壳相连,下方一直延伸到外面,最终与蒸汽轮机连在一起。

    如果仅仅看体立图纸,叶青不难猜到这座反应堆,分为两个核心部位。

    上方是燃料棒,下方是循环冷却系统。

    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带走燃料棒周围的超高压热流。这些热流带动蒸汽轮机旋转,逐渐冷却后,重新加入循环过程。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

    燃料棒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加热了液体,这些液体说白了就是水。

    曾有人戏称,反应堆无论发展到第几代,采用了什么高科技,依旧无法摆脱烧热水的毛病。什么时候摆脱了这点,才算真正的科技进步。

    这似乎说的很在理,即使号称距离成功永远还有二十五年,打破了物理法则的可控核聚变,最终依旧还是烧热水来发电。

    但并不能说“烧热水”很土,在人类已知的热能转换中,烧开水的效率永远是最高。

    核反应堆中的烧热水,技术难度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让它烧热水简单,可是如何让它一直稳定的烧热水,并安全稳定运行,才是真正难点。否则,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整艘巨轮的唯一结局就是被沉入海底。

    屏幕中的反应堆图纸被一点点放大,很快,叶青和怪兽们,从这些看似寻常的核心结构中,发现了众多非比寻常的细节。

    例如,这480根燃料棒中装载的反应堆燃料芯块,并不是每根都相同。

    六边形排列的燃料棒,如果最外围燃料棒中装载了数千枚铀235芯块,那最中间的燃料棒中,只装载了六百枚,并且它们的数量排列也很有规律。

    这么做,叶青猜测是为了追求热能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图纸,巨兽工业这边想要摸索出最完美的燃料芯块排列,恐怕要历经多次试验验证,消耗海量资源,积累大量数据后,才能让超算最终模拟出来。而现在,只需要照葫芦画瓢。

    还有下方冷却循环系统的工作方式,随着图纸放大。叶青和怪兽们,顺着循环结构追踪分析,很容易就从这套系统的结构中,推测出这座反应堆的发电模式。

    一回路冷却水,将热量导进给汽轮机发电的二回路水,竟然不是超临界状态。

    超临界机组,与普通蒸汽轮机机组有很大差别。龙溪滩工厂这边生产过超临界机组,自然对这块非常了解。不是超临界,那证明这座反应堆的热效比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