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过去的恩怨,学派上的分宗,咱们都抛在一边不提,无论是朱程理学,还是阳明公的心学,以及其它,都遵从的无非是先祖孔孟大道,万变不离其中,始终为一个‘儒’字,你说是不是?”

    王宪仁见孔令旗称呼自己为王兄,心里也松懈下来,这孔令旗乃是与王阳明一辈的人物,比较起来,还是王宪仁的长辈,只是因为流派不同,互相不但没有往来,还敌意颇深。

    当今天下,儒门大至分为理学,心学两宗,而孔门自为一家,超然其外,两者都不屑。然而当今天下,理学却为正宗,科考会试的四书五经,都以朱熹注解为凭。而天下书院,几乎都讲理学。而理学也分为许多派,各自相攻,导致朝中党派林立。

    儒门最讲礼仪,对于孔令旗这样的称呼,王宪仁还是承受不起,脸上露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把手一摆,“两位请坐。”

    “玄圣国公为当世宗师,范某也就不再顾左言右,咱打开天窗说亮话。”范文程一拱手,双眼神光烁烁,神态极其凝重,随后站起身来,目光望向了窗外:“国公以为这江南的繁华如何?”

    王宪仁本来听范文程要将关乎儒门兴亡的大事,却见对方说起了江南的繁华,一时也摸不清楚头脑,但他是个涵养极好,耐心极佳的人,心里并不烦躁,语气淡淡回答:“江南气候温和,风调雨顺,鱼米丰盛,百姓吃穿不愁,自然比其他各地要繁华。”

    “国公爷说得不错。”范文程接着问:“天下百姓,世代耕读,但是国公比之看,江南之地的百姓耕读的风气和各地有什么不同?”

    “恩?!”王宪仁皱起了眉头。

    范文程继续道:“国公爷,还是听我来说吧。江南之地,多是商贾,而商贾业主办各种作坊雇佣工人,士农工商四等业中,从事工,商的两业的百姓隐然有盖过士农之势。我于三十年前就做了调查,不免心惊,商人逐利,利之当头,仁,义,理,智,信全可抛弃,若此风蔓延开来,我儒门一切教化岂不都成泡影?”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吧?杞人忧天?”王宪仁哑然失笑。

    “国公爷眼光并不长远啊,起初我也以为如此,但前些年,与西方蛮夷人接触过后,才发现其中触目惊心之处,这已经是一种制度的变革,这种制度蔓延开来,将会给我们儒门以毁灭姓的打击。为此,我在去年请易天阳以元神算得未来,易天阳只说了四个字。”

    “哪四个字?”

    “资本主义!”范文程一字一铁的咬着牙齿道:“现在的明朝,看似腐朽,其实在酝酿,若能再苟延残喘百年,通过海关,中西两方交融,资本主义的文明将越发扩大,那时就会酝酿成革命!到那时候就算国公爷有通天的手段,能改变百姓的心么?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你想想,人人都追逐利益,我们还能怎么样?莫非还把他们都杀了?到时候就算孔孟下凡也教化不能他们吧。圣人能未雨绸缪五百年,国公莫非就真以为我所说的是杞人忧天?”

    “自汉朝后,哪朝又不尊儒呢?改朝换代又有什么关系呢?国公如一心助明朝,害得只是我儒门,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抛开天命不谈,我们儒门中人也要相助满清,以野蛮来践踏这种畸形的文明,把资本主义的萌芽扼杀在襁褓中。”

    “满人入主中原,所以上合天命,下合人心,儒心即人心。和我儒门的生死存亡来比,汉人鞑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莫非国公爷不这样认为?”

    良久,王宪仁眼光似乎也看到未来,长长出了一口气,“圣人未雨绸缪五百年,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大明气数未尽,又为我汉家苗裔,若真毁与一旦,实在另人伤心。”

    “汉统虽毁,然儒在!仁义在!儒好比精气神,汉统只是躯壳,没有了儒的汉统,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范文程道:“大明气数自是未尽,不过国公舍本逐末,也只怕不可取吧。”

    “虽然天命注定,但天高难测,如今有了那妖孽的搅和,大势发生了很多变数,以后的曰子再也不是一帆风顺。宪仁啦,你还是要打定主意才好。”孔令旗道,“我们儒门内斗归内斗,最终目的还是要以仁义礼法教化天下。切记不可舍本逐末,为汉统失了根本。”

    王宪仁道:“你们的意思是要我支持满州?此事我还要好好考虑一二。”

    孔令旗道:“宪仁乃一代宗师,必然识得大势。我也不多打搅,就此告辞了。”

    说罢,两人飞天离去。留下王宪仁一人在沉思种种。

    “范文程所言的确是未雨绸缪,东林党中也有人缕次上奏折重农抑商,但江南乃赋税根本,若失去了大商人业主,农田税收能有多少?国库空虚也万万不行。以后赋税只怕还要过多的依仗商贾,这样倒真是危险。天高不如人心高,莫非真只有借鞑子的野蛮来扼杀萌芽一条路?这事我还要回京与儿孙族人一起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