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皇宫,在东郊誓师归来的皇太子,聆听父亲的教导。

    誓师即战前动员,如今是夏末,楚国即将发动对周国的战争,赶在秋收前,攻入关中,也好“就食于敌”,减轻后勤负担。

    这也是平定天下之战,只要灭了周国,天下就统一了。

    虽然李笠也参加了誓师大会,对于儿子,该交代的已经交代了,该布置的,也都已经布置了,但还是放心不下。

    所以不忘提醒:“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么?仅就打仗而言。”

    李笠这么问,李昉想了想,回答:

    “最重要的就是打胜仗,只要打了胜仗,那么主帅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以及犯下的一些错误,都不算什么。”

    “可一旦打败仗,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被别人拿来说。”

    李笠又问:“举个例子?”

    李昉回答:“汉时,霍去病率军深入大漠,追击匈奴主力,多有不恤兵卒之举。”

    “譬如吃不完的酒肉宁可倒掉扔掉,也不分给啃干粮的将士。”

    “缴获的粮草,因为嫌碍事,不想拖累行军速度,宁可遗让将士们饿肚子,也要遗弃。”

    “可他就是能打胜仗,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跟着他拼命追击敌人的将士们,也因此各有功劳,所以,谁还在意这些?”

    “相比之下,李广这名宿将,人生际遇却有不同。”

    “李广善待士卒,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部下同吃同饮,凡事能身先士卒。”

    “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卒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李广爱兵如子,对士卒宽缓不苛,所以部下都甘愿为他出死力。”

    “但是,他在和匈奴的战争中,总是打不了大胜仗,还经常迷路失期,因为没有过硬的军功,所以即便名气再大,也无法封侯。”

    “李广郁郁不得志,最后一次迷路失期,不愿面对主帅派来责问的使者,自尽。”

    李昉说完例子,总结:“带兵打仗,最重要的一点,是打胜仗,主帅为了打胜仗,可以做许多事,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以打胜仗为目标。”

    “如果打不了胜仗,什么都是虚的,名气也好,声誉也罢,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李笠见儿子有如此觉悟,点点头:“没错,你此次挂帅出征,绝不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一切,都要以军事胜利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