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长期把持着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话语权。

    特别是西方的顶级期刊,更是一骑绝尘。

    二战结束后,英文更是成了学术界的通用语言,几乎所有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的。

    《自然》、《科学》这两大顶级期刊就不用说了,它们旗下的很多子刊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超一流水准。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细胞》、《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刊物。

    物理学领域,有《现代物理评论》、《物理评论快报》等。

    数学领域,有以《数学年刊》为首的四大顶级期刊等等。

    化学领域……

    ……

    各个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也就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的快速发展,国内才渐渐冒出了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其中知名度最大的莫过于由中科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

    作为中国首个英文版综述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自2014年创办以来,影响力逐年上升。

    影响因子由创刊时的80,到如今已经突破了20。

    即使在全球综合性期刊中,也是排名前五的存在。

    唯一的有些遗憾的是,因为西方学术话语权的问题,这份期刊主要发表中国各学科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为主,很少发表国外学者的论文。

    而且这份期刊本身的宗旨便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主要目的,还是在吸引国际科学界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增加中国重要研究成就在国际科学界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在庞学林看来,如今的期刊生态,并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学术地位。

    一方面,学界里各个学科的顶级期刊都有自己的圈子。

    如果你从没发过顶级期刊的文章,同时你的论文合作者里也没有发过的,那么你在这个期刊上被录的概率极小。

    除非你的文章的水平实在远超该期刊文章的平均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