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哦?周首辅今天又有禀奏,倒是少见......还有什么事,说吧!”
被周尚景算计了一次之后,德庆皇帝的语气还算平静,但他的面色则是愈发阴沉,眼神凶戾、充满了警告之意。
“朕刚才顾念大局,已经刻意忍了你一次,但你若是再敢得寸进尺、趁机要挟,就别怪朕不客气**了!”——德庆皇帝虽然**明说,但他此时的眼神就是这个意思。
只可惜,周尚景一直垂着头,谨守着自己身为臣子应有的恭敬态度,并没看到德庆皇帝的眼神警告。
不过,周尚景与德庆皇帝明争暗斗了这么多*,以他的经验与智慧,自然是明白德庆皇帝的底线在哪里,也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理应如此。
所以,周尚景这次很是识趣,终于是谈起了今天这场朝会的正题。
“陛下,据老臣所知,自从太子殿下出京调查各藩乱纪之事至今,与各地宗室屡有冲突,相互间弹劾不断,前些日子还强令洛阳官府软禁了福王府上下,中枢与地方皆是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只怕是就要朝纲大乱,还望陛下早做圣断,以正视听、以定人心!”
德庆皇帝的表情稍缓,点头问道:“周首辅的所言有理,这件事情确实是不能再拖延了......只不过,朕看过太子与藩王们相互弹劾的奏疏之后,认为他们所言各有道理,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周首辅你是老臣了,却不知你认为这件事情究竟孰是孰非?又当是如何处置?”
周尚景的表情很是犹豫:“这个......此事涉及到了储君与宗室之间的**,性质也是极为严重,老臣不敢妄言。”
德庆皇帝缓缓道:“既然是说‘不敢妄言’,就代表你心中已经有想法了?说吧,咱们君臣相处多*,以你今时今日的资历与地位,又何须瞻前顾后。”
听到德庆皇帝的催促,周尚景终于是摆出了一副下定决心的模样:“老臣认为,陛下您的想法完全没错,太子殿下与各地藩王这段时间的相互弹劾皆有道理!太子弹劾藩王们违纪乱政、欺压百姓的事情是真的,藩王们弹劾太子他打压宗室、故意波及也并非是假,所以,双方皆有大错!也皆是应该受到严惩、以儆效尤!”
随着周尚景的话声落下,满朝百官顿时是一片哗然。
对于百官们而言,太子朱和堉与各地藩王这段时间以来的相互弹劾,无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站队选择的问题,必须要慎之又慎、只能押宝获胜一方。
但与赵俊臣不同,百官们并不清楚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思,也猜不到德庆皇帝的立场偏向——德庆皇帝想要更换储君的心思早已是路人皆知,但他对于藩王们的不满也同样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尤其是德庆皇帝前几天在御书房召见众位重臣议事的时候,态度就很是**,一会儿是斥责太子朱和堉扰乱政局,一会儿是大骂藩王们无视朝纲,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这般情况下,百官们皆是态度谨慎,不敢轻易表态站队——若是表态**的话,不仅会引来德庆皇帝的心中不喜,还会彻底得罪太子与宗室的其中一方,只怕是后患无穷,事后断送**都算是轻的。
今天上朝的时候,许多自诩精明的**都已是暗暗打定了主意,只会发表一些模凌两可的意见,两边都不得罪。
谁曾想,周尚景却是再一次的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是**左右逢源、两边不得罪,反倒是公开表示太子与藩王双方皆有过错、也皆是该罚。
在百官眼中,周尚景的这般做法无疑是同时得罪了太子与藩王两方,这场官司不论是最终哪一方获胜,都会记恨周尚景,周尚景固然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但今后只怕也会迎来一些麻烦。
哪怕是周尚景的那些心腹朋党,也完全**想到周尚景会有这般表态,一时间皆是有些无措。
......
“哦?周首辅今天又有禀奏,倒是少见......还有什么事,说吧!”
被周尚景算计了一次之后,德庆皇帝的语气还算平静,但他的面色则是愈发阴沉,眼神凶戾、充满了警告之意。
“朕刚才顾念大局,已经刻意忍了你一次,但你若是再敢得寸进尺、趁机要挟,就别怪朕不客气**了!”——德庆皇帝虽然**明说,但他此时的眼神就是这个意思。
只可惜,周尚景一直垂着头,谨守着自己身为臣子应有的恭敬态度,并没看到德庆皇帝的眼神警告。
不过,周尚景与德庆皇帝明争暗斗了这么多*,以他的经验与智慧,自然是明白德庆皇帝的底线在哪里,也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理应如此。
所以,周尚景这次很是识趣,终于是谈起了今天这场朝会的正题。
“陛下,据老臣所知,自从太子殿下出京调查各藩乱纪之事至今,与各地宗室屡有冲突,相互间弹劾不断,前些日子还强令洛阳官府软禁了福王府上下,中枢与地方皆是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只怕是就要朝纲大乱,还望陛下早做圣断,以正视听、以定人心!”
德庆皇帝的表情稍缓,点头问道:“周首辅的所言有理,这件事情确实是不能再拖延了......只不过,朕看过太子与藩王们相互弹劾的奏疏之后,认为他们所言各有道理,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周首辅你是老臣了,却不知你认为这件事情究竟孰是孰非?又当是如何处置?”
周尚景的表情很是犹豫:“这个......此事涉及到了储君与宗室之间的**,性质也是极为严重,老臣不敢妄言。”
德庆皇帝缓缓道:“既然是说‘不敢妄言’,就代表你心中已经有想法了?说吧,咱们君臣相处多*,以你今时今日的资历与地位,又何须瞻前顾后。”
听到德庆皇帝的催促,周尚景终于是摆出了一副下定决心的模样:“老臣认为,陛下您的想法完全没错,太子殿下与各地藩王这段时间的相互弹劾皆有道理!太子弹劾藩王们违纪乱政、欺压百姓的事情是真的,藩王们弹劾太子他打压宗室、故意波及也并非是假,所以,双方皆有大错!也皆是应该受到严惩、以儆效尤!”
随着周尚景的话声落下,满朝百官顿时是一片哗然。
对于百官们而言,太子朱和堉与各地藩王这段时间以来的相互弹劾,无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站队选择的问题,必须要慎之又慎、只能押宝获胜一方。
但与赵俊臣不同,百官们并不清楚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思,也猜不到德庆皇帝的立场偏向——德庆皇帝想要更换储君的心思早已是路人皆知,但他对于藩王们的不满也同样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尤其是德庆皇帝前几天在御书房召见众位重臣议事的时候,态度就很是**,一会儿是斥责太子朱和堉扰乱政局,一会儿是大骂藩王们无视朝纲,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这般情况下,百官们皆是态度谨慎,不敢轻易表态站队——若是表态**的话,不仅会引来德庆皇帝的心中不喜,还会彻底得罪太子与宗室的其中一方,只怕是后患无穷,事后断送**都算是轻的。
今天上朝的时候,许多自诩精明的**都已是暗暗打定了主意,只会发表一些模凌两可的意见,两边都不得罪。
谁曾想,周尚景却是再一次的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是**左右逢源、两边不得罪,反倒是公开表示太子与藩王双方皆有过错、也皆是该罚。
在百官眼中,周尚景的这般做法无疑是同时得罪了太子与藩王两方,这场官司不论是最终哪一方获胜,都会记恨周尚景,周尚景固然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但今后只怕也会迎来一些麻烦。
哪怕是周尚景的那些心腹朋党,也完全**想到周尚景会有这般表态,一时间皆是有些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