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样子,兴州这一局,他已经稳胜不败了!”

    说到这里,李和稍稍一顿,又有些不甘心的补充道:“不仅仅是兴州这一局,也许赵俊臣很快就可以利用这一场兴州变局,把农务改革新政逐步推广到大明江山的北方各地了!”

    这般评价之际,李和的神态复杂,似是钦佩、似是赞叹、似是警惕。

    闻言之後,邱鸿则是有些不服气,问道:“您对赵俊臣评价这般高?但依我来看,赵俊臣贵为阁老,竟然是当众与百姓们对质辩解,声嘶力竭、大喊大叫,实在是太不T面了!

    更何况,就连我也看出来了,那些不断登场控诉新农政的百姓,全是受人鼓动、专门安排的,赵俊臣明明是想要为百姓们主持公道,但所有JiNg力皆是用以向百姓们解释新农政的好处了,不断重复着相同内容,一遍又一遍,简直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李和嗤笑道:“牵着赵俊臣的鼻子?就凭兴州官绅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也配与赵俊臣过招?他们的这般手段,对付寻常官员倒是足够了,但用来对付赵俊臣……就只会作茧自缚、玩火!”

    邱鸿一愣,追问道:“为何这样说?”

    李和再次嗤笑:“正如仲瑾所言,今天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显然是出於兴州官绅们的暗中使坏,他们想要转移焦点、故意让赵俊臣难堪,但实际上则是事与愿违,反而是为赵俊臣提供了最好的发挥空间!

    赵俊臣看似遭受愚弄、疲於接招,不断的复述相同内容、反覆为农务改革新政辩解,但他也趁机把农务改革新政的各项好处,一遍又一遍的灌输於百姓心中!若是没有官绅们的故意使坏,赵俊臣反而是难以寻到合适机会把这些事情反覆讲给百姓。

    仲瑾可还记得,赵俊臣曾经向身边亲信说过这样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句话事後流传了出去,很快就受到了各方抨击,但老夫却认为这一句话很有意思,甚至也很有道理!

    而咱们刚才所看到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的直观T现!仲瑾可有仔细观察百姓们刚才的神态变化?对於赵俊臣的种种说法,百姓们最初是完全不信的,但逐渐就变成了半信半疑,最後更已是信了大半、纷纷心动,就是因为赵俊臣的反覆灌输!”

    邱鸿恍然,点头赞叹道:“原来如此!这样说来,赵阁臣确实是智慧非凡,这种顺水推舟、因势利导的手段,我从前只在周首辅身上见识过。”

    李和摇头道:“还不止呢!若是老夫预料不差的话,赵俊臣还想要效仿当年商鞅一般,趁机为自己立信!”

    “商鞅?立信?怎麽讲?”

    “仲瑾是否还记得徙木立信的典故?”

    “当然记得,这个典故并不生僻,又有哪个读书人不清楚?当年商鞅起草了新法、尚未颁布之际,担心百姓们不相信新法,就在秦都南门立一个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民众将这根木头搬至北门,还许诺赏十金;民众最初皆不敢应募,於是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於有一个人应募,而商鞅也果然给了他五十金,然後才颁布新法,是为徙木立信的典故。”

    说到这里,邱鸿突然间想到了什麽,表情间再次闪过了恍然之sE,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赵俊臣颁发於百姓的那些购粮凭证,就是他的立信之策!只要他到时候可以依照承诺向百姓售卖低价米粮,百姓们就不再怀疑他的信誉,再加上他的反覆灌输,百姓们也就不再怀疑农务改革新政,反而是争相参与、积极配合……

    这样一来,农务新政在兴州境内就算是成功了!怪不得您说兴州这一局赵俊臣已是稳胜不败!而且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一旦是产生了显着效果,就会迅速引发全天下农户们的纷纷效仿,但……您又为何认为,赵俊臣只能把农务新政推广於北方各地?难道南方还有变数?”

    李和耐心解释道:“自从朝廷中枢颁布了农务改革新政之後,就引发了天下缙绅的普遍不满,但因为地域分布之不同,缙绅阶层内部也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南方缙绅与北方缙绅对於农务改革新政的不满之处,也就有所不同……

    不仅是缙绅如此,即便是普通农户,南北两方也存在各种利益相异之处,所以赵俊臣的这般手段放在北方也许是很有效果,但放在南方就未必还有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