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柳莹所言,她的老家是位于滨海市更南的一座沿海鱼村。

    小时候,父母忙,每天出海打鱼和卖鱼,也自己承包了渔场养鱼,家庭条件尚可,但代价就是她很少能见到父母的面,从小被奶奶带大,也养成了她内向的性格,后来上了大学并且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需要,她才慢慢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

    奶奶腿脚不方便,也不放心让她去外面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因为那时邻村闹人贩子的事闹得很大,总有谣言说外地的拍花子已经流窜到附近,拐走了邻村好几个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但她奶奶信以为真,每每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出去。

    小柳莹觉得奶奶多少有些重男轻女,也许如果换成个男孩,奶奶就算是腿脚不方便也会带着孩子出去玩。

    家里没有什么可玩的,电视没通有线,只能靠破解的卫星接收器收看有限的几个电视台,其中还有说外文的,但信号不好,经常是一片雪花。

    柳莹在家里闲得无聊,总是缠着奶奶,让奶奶讲故事,让奶奶陪着一起玩。

    奶奶可能是被缠得有些烦,耽误做家务,特别是奶奶有很重的麻将瘾,每天下午必定要去和村里其他上年纪的老人一起打牌,风雨无阻,于是有一天,奶奶给她带回几条小鱼,让她自己养着玩,自己则把院门一锁,急急忙忙去打牌了,担心去晚了没位置。

    所谓的小鱼,其实就是几条鲫鱼和泥鳅,大概是奶奶从村边的小河里捞上来的。

    那时从小河里捞鱼还挺容易,用纱网卷成口袋状,里面放点米饭粒或者馒头渣,往河里一沉,过不了几分钟就会有蠢蠢的鲫鱼钻进网子里。

    后来不行了,村边的工业企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河里基本捞不到鱼了。

    去河里捞鱼一向是村里男孩子们玩的专利,得到小鱼的柳莹很开心,她有了新玩伴,奶奶不在家的午后终于不再寂寞了。

    院子里有个小水缸,是空的,小柳莹往里面盛满水,将鲫鱼和泥鳅放进去养。

    鲫鱼和泥鳅很皮实,属于那种你只要不折腾得太过分就很难死的鱼,隔三岔五往水缸里扔几颗饭粒或者馒头渣就能活。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根本没把它们当宠物养,只是把它们当成派遣寂寞的工具,甚至因为实在无聊而对它们做了很过分的事……”柳莹歉疚地说道。

    村里的小卖铺里有两毛钱一个的鱼钩,她借口想吃冰棍,向奶奶要来钱买了鱼钩,然后用缝纫机用的棉线绑在鱼钩末端,尖端扎上一颗饭粒,学人家的样子钓鱼。

    无论是鲫鱼还是泥鳅,都很容易上钩,甚至像饿死鬼一样争抢饭粒,很快就有一条鲫鱼咬了钩。

    小柳莹兴奋地把棉线提起来,没想到鲫鱼挣扎得非常厉害,力气也超乎她想象的大,挣断了棉线,啪地掉在黄土地上,不断地打挺,浑身沾满泥土,就像是入锅炸鱼之前给鱼裹上一层面粉差不多。

    她手忙脚乱地想去把这条鲫鱼捡起来,再扔回水缸里,但鱼鳞很滑,鲫鱼垂死挣扎得又厉害,她没拿稳鲫鱼,反而被鱼嘴上的鱼钩刺中了手指,刺得还挺深,暗红色的血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她疼得大哭,手一松,鲫鱼又摔回地上,挣扎了几下不动了。

    家里没人,她哭了十几分钟也没人过来安慰她。

    地上的鲫鱼早已死透了,她手指的伤口也不再流血。

    她渐渐停止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