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家过年期间,不管是爷爷说,还是五叔五婶变法讨要,爸妈始终坚持初衷,没有松口。

    他们已经分家,也就回来的早饭在五叔家吃了一顿饭,之后他们就自己做了,妈妈蒸好馒头,一并给婶婶和叔叔送了过去,算是补偿他们家的那一顿饭。

    面粉是从面粉店取得,当初收获的小麦都存到了面粉厂,面粉厂在这附近都有面点儿,所以他们只要拿着粮本过去,就能取面粉,挂面,方便面等一切面食,还能用面粉换大米,这都可行。

    他们家厨房的家伙事被人家都拿的差不多了,妈妈不止一次的吐槽:“什么都不放过,咱们是不在家,可这些东西是咱们的啊,一声招呼都不打就这么拿走了,我看以后啊,咱们逢年过节,还是不要回来了。”

    因为小锅都被人家拿走了,找不到锅,只能用生锈的大铁锅做饭,妈妈刷了好多遍才勉强蹭干净。

    他们取得面也是小袋的,十斤装,菜啊肉啊什么的都是爸爸去集市上买回来的,因为就在家待几天,所他们的菜和肉买的并不多,也就将够吃吧。

    到了三十包饺子的时候,每家都端出来一大盘,然后聚集到一起吃,尝尝彼此家里的味道。

    年初一,也是这家做几盘,那家做几盘,搁在一起过年初一的饭。

    今年家里亲戚给他们发的压岁钱,还是一人一块钱,妈妈也用这回他们,不多一毛钱,当然,人家家里孩子多的情况下,那就算人家多赚一个。

    不知是不是印象里这家人的关系都不好,每家都算计来算计去的,惹她不喜欢,所以过年过的也很没意思,就连过年有人包一辆拉土车要去附近的山上烧香,他们一家也没去。

    留在家里,在大门口站站,和乡亲们说说话,了解了解家乡的一些变化和八卦,也挺好的。

    这两年,家家户户的日子都算过起来了,不过大多数人还都选择在家卖菜什么的,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像他们家这样在外面做生意的,也不多,但是二姨他们村和姥姥家的村子就有很多。

    前后也就差个几里路,可是这家家户户的情况却差上很多,可以说,这也算是一种潮流吧。

    比如,一个村子如果有人在广东打工,嗳?挣钱了,过年回家就会到处说,等他走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带走好几个人和他一起去,这就叫影响。

    二姨他们村子都是做针织的,家里织着,外面肯定得有人卖啊,所以有好多家都在K市,还有人直接去了南方,这就是影响了,因为做针织的多,所以他们村还被叫为针织庄。

    忙了一整年,冷不丁闲下来,不止爸妈不习惯,姊妹仨也不习惯。

    现在她们姊妹仨走到哪儿,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招人嫌了,大概因为她们如今生活在城里?所以言语间或多或少会有些巴结,三伯父家的孩子,就跟他们跟得紧,可是也就两三天的功夫吧,可能没有找到啥好处,就没再来了。

    初二,到了姥姥家,妈妈给大表姐十块钱,大舅妈回他们每人一块钱,嚓,还不如以前呢,这是受了什么刺激,这么不要脸?

    三舅妈给了他们五块钱,但是妈妈给他们家俩孩子,每人十块钱,得,这又赔了,真是穷也穷的理直气壮啊!

    给多少压岁钱,是二姨和妈妈商量好的,二姨给的肯定也是如此,二姨家三个孩子收到的也和他们一样。

    好在,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了,每年都这样,不应该有期待了。

    外公外婆的身体一如既往的好,姥姥给他们每人发了十块钱,还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好东西让他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