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操决心挥师江陵开始,孙刘联盟与曹氏的博弈和对抗,就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前孙刘联盟出于各自的考虑,将战斗局限在了数千里边境的东西两面,给曹操造成了两难的局面,无论援助汉中还是援助江淮,必定有一方难以兼顾,这个闷亏是吃定了。

    但曹操不愧是天下枭雄,眼光毒辣,气魄更是惊人。他一旦出手破局,就跳出了孙刘同盟为曹氏架设的藩篱,直接挥军前往荆州,攻打江陵。

    对刘备来说,这是绝大的威胁。

    赤壁战后的三年里,刘备的地盘由一个临时性的油江口营地,扩张到了两个大州二十二郡国,这样的扩张速度,不敢说自古以来未有,也一定是极其少见的了。许都的某些人,已经隐隐约约将刘备与高祖、世祖相提并论,传递出汉室三兴的论调。

    但这样迅速的扩张,难免会使根基不稳。刘备的元从数量极少,虽然普遍得到了提拔,却难以覆盖诸多关键职位,有时候还因为德不配位,生出事端来。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世族由此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人力资源搭建起了荆州牧府的军政框架。随着刘备拿下益州,无论元从还是荆州人,都希望在其中攫取更多的利益。但因为刘璋尚在,出于政治上的号召,刘备又不得不对益州人加以适当的优容安抚。

    政治上如此,军中也是如此。人分派系、各怀心思的局面根本无法避免。比如益州军的首领们难免力图自保,对战争的损失格外警惕。以刘备的人格魅力,给他两三年时间,未必不能将人心凝聚;但时势所迫,他又没有时间坐等曹军在汉中慢慢经营。

    故而此番攻取汉中时,刘备虽然号称兴师十万,真正顶在最前方的,是黄忠、魏延等荆州军将所领有的三万多士卒。夏侯渊督领韩遂等关中诸将与之对抗,虽然处在下风,一时倒也不至于兵败。

    在此情况下,如果荆州有失,荆州军还有没有斗志?

    如果荆州军失去斗志,益州军愿不愿意顶上前线?

    为了让益州军在前线鏖战不休,刘备又该为此付出多少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再接着考虑下去,益州军若有折损,益州人难免不满于刘备的穷兵黩武;益州军若战胜而无折损,益州人就对荆楚人贵的局面更不满意。就算拿下汉中,进入关中,失去荆州本据的荆州人和益州人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地盘的扩大不会带来实力上的提升,反而促使从短期到长期的矛盾轮番爆发,哪怕刘备和他的僚属们个个三头六臂,也不是那么好安抚的。

    这样的结果没人愿意承受,所以江陵和荆州必不能有失。

    为了江陵不失,刘备就得挥军东下救援。而在汉中等地的行动难免就要虎头蛇尾了。

    围魏救赵,这就是解决汉中、关中等地危局最简单的办法。

    宛城有曹子孝坐镇,再加上邺城大军的加入,总兵力将会陆续增加到江陵无法承受的程度。这样一支大军只消沿着荆襄道安然南下,便非野战所能阻止。

    虽说入夏以来江汉湿濡,将士易得疾病,可自古以来行军打仗,哪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考虑到此刻荆州军主力大部分都已入蜀,曹操愿意冒这个风险。

    驻守在江陵的关羽纵是名将,但其兵力太过单薄,江陵城防的建设也非一日之功。仅以他一将之力,断难与曹军主力相匹敌。如果大军四面围城攻打,而荆州纵有水军,不能上陆,只能坐视着江陵陷落。

    这样的战斗,未免缺了点乐趣,所以曹操觉得可以全权委托给曹仁,自家坐镇襄阳为后继即可。除非刘备从益州赶来救援,否则我堂堂丞相根本无需纡尊降贵,亲临前敌。

    值得去打一打的,倒是那个雷远。

    凭着一支偏师,就拿下了夏侯元让,还气势汹汹地说要进攻许都,这样有活力的年轻人,我曹孟德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了。如果不亲自会会他,未免心痒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