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判词 根本没有所谓的钗黛合一(1/4)
这一章先讲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贾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前两句比较好理解,可叹停机德和咏絮才都是有典故的。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指的是出自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学的故事。
因此后世把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句很明显说的是薛宝钗。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用来比喻能赋诗的才女。
这个意指林黛玉。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咏絮才比拟黛玉,是用典的缘故,并不是说具体到书中咏柳絮情节,在书里结社咏柳絮,是薛宝钗的诗占了魁首。
看过一些红学分析,觉得对这段判词,前两句都分析基本无争议,到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就有人开始胡掰了。
最离谱的,就是说林黛玉是树林里吊死的,所以曹雪芹用她暗指崇祯。
这脑洞开的,不得不说,让人佩服之至。
曹雪芹在书里,最厌恶仕途经济,求取功名,看透世间繁华、官场兴衰不过是过眼烟云,黄粱一梦,他连大清朝的官场都不想关心,把心操到早亡了一百多年的大明朝去了,还把崇祯写成女的。
而且图画上两株枯木,明显是一个林字,书中一开始就说了,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是下世来还泪的,泪尽而亡,这枯木就指代她,结果你偏说黛玉是上吊死的,还吊死在自己身上?这逻辑能自洽不?
其实前面我们通过分析秦可卿的判词,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其中的规律,因为秦可卿在前80回已经有结局了。
一:判词就是预示书中发生的情节,书中没写的事它不会提。
二:后面的词曲和前面的判词是成套的,词曲就是为了进一步解释判词的。
好了,有了规律,分析这段判词就容易多了。
警幻仙姑在宝玉看完判词后,给他看的词曲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红楼梦,引子〕,顾名思义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引子,总领全书的。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对应的词曲,明显就是后面的:〔终身误〕和〔枉凝眉〕。
你看终身误写的都是谁?
贾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前两句比较好理解,可叹停机德和咏絮才都是有典故的。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指的是出自东汉河南郡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学的故事。
因此后世把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句很明显说的是薛宝钗。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用来比喻能赋诗的才女。
这个意指林黛玉。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咏絮才比拟黛玉,是用典的缘故,并不是说具体到书中咏柳絮情节,在书里结社咏柳絮,是薛宝钗的诗占了魁首。
看过一些红学分析,觉得对这段判词,前两句都分析基本无争议,到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就有人开始胡掰了。
最离谱的,就是说林黛玉是树林里吊死的,所以曹雪芹用她暗指崇祯。
这脑洞开的,不得不说,让人佩服之至。
曹雪芹在书里,最厌恶仕途经济,求取功名,看透世间繁华、官场兴衰不过是过眼烟云,黄粱一梦,他连大清朝的官场都不想关心,把心操到早亡了一百多年的大明朝去了,还把崇祯写成女的。
而且图画上两株枯木,明显是一个林字,书中一开始就说了,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是下世来还泪的,泪尽而亡,这枯木就指代她,结果你偏说黛玉是上吊死的,还吊死在自己身上?这逻辑能自洽不?
其实前面我们通过分析秦可卿的判词,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其中的规律,因为秦可卿在前80回已经有结局了。
一:判词就是预示书中发生的情节,书中没写的事它不会提。
二:后面的词曲和前面的判词是成套的,词曲就是为了进一步解释判词的。
好了,有了规律,分析这段判词就容易多了。
警幻仙姑在宝玉看完判词后,给他看的词曲红楼梦十二支,第一支〔红楼梦,引子〕,顾名思义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引子,总领全书的。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对应的词曲,明显就是后面的:〔终身误〕和〔枉凝眉〕。
你看终身误写的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