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华听见这句话就是一愣,为毛觉得这话好熟悉的样子…再仔细一思量,卧槽,这说话的语气态度方式,简直就是自己的翻版!

    难不成,这位能成为华夏材料学之父,竟然是因为他其实和自己一样,乃是个穿越者或者重生众?

    谭振华赶紧晃晃脑袋,将这个幻觉驱逐出去,继续追问道:“师老,您开始说我们欠缺了很多东西,可最后又为什么说决心和钱最重要?”

    师昌旭哈哈大笑道:“小朋友,你这不是在问我,是在考我吧,我可从老郭这里听说过你不少故事呢,就你这聪明的小脑袋瓜子,难道还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么?”

    谭振华见面目被此老识破,倒也坦然,再说了,就他自诩天下第一的厚脸皮,这点打击,真是毛都算不上一根。

    倒是旁听了半天的郭宜城疑惑问道:“你们在打什么哑谜?怎么我还没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怎么缺人才、缺基础技术、缺应用环境、缺整个化工体系的支撑,这些,就能总结出是缺钱和决心两条了?”

    师昌旭止住了笑声点点郭宜城道:“老郭啊老郭,你啊,就不要天天闷在实验室里,经常出来走走也是必要的,我来问你,你现在拼了命地搞这个“钕铁硼”的铁基永磁材料,也有了相当的进展,你能走到今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当然是振华给了我一张不算确定但是指明了方向的配方,他还赞助了一大笔钱、承诺了高额的奖金…”

    “啊,我明白了!”

    郭宜城一拍自己的脑壳道:“我啊,真是老糊涂了,师老头儿你说的不错,在明确了方向以后,只要下定决心,有足够的投入,的确还是能搞出点东西来的!”

    说完这些,他又疑惑地问道:“可是,师老头儿,你刚才明明说过,为了搞这个碳纤维,国家可是花了大力气的,连国防部长都亲自挂帅上阵了,投入的资金也达到了2600万之巨,乖乖,2600万啊,我在这鲁大待了那么多年,搞过的课题也成百上千,可真心没见过这么大手笔的,可结果还是不好啊?”

    师昌旭摇摇头道:“2600万算什么,太少太少,再加个“0”都嫌少!”

    “啊!2亿6千万都嫌少啊,你这又不是在搞两弹一星,国家怎么可能投入这么多钱,还有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的钱?”郭宜城问道。

    师昌旭耐心解释道:“所以说这就叫隔行如隔山,老郭你研究的是磁学以及磁性材料,对这个碳纤维不太了解。这里有个缘故,根据威廉姆瓦特当年的研究,要想制得品质优良的碳纤维,首先需要制得优质的PAN纤维,也就是聚丙烯**前驱体纤维,而聚丙烯**纤维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能正确聚合的共聚单体和杂质,所以,要想得到高品质的碳纤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够生产出高纯度的PAN前驱体纤维。”

    “那么,我们华夏聚丙烯**纤维产业的状况又如何呢?”发问的是谭振华。

    师昌旭摇头答道:

    “基础很差,我们华夏的聚丙烯**纤维工业,是自1965年从不列颠Courturlds公司引进生产线开始的,这条生产线于1969年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国的PAN产业,哦对了,这个PAN其实有个俗名,就叫做“**纶”。”

    谭振华追问道:“既然我们华夏已经有了PAN产业,而且其技术来源也是不列颠,为什么师老您还说我们的基础很差?”

    师昌旭答道:“原因有两个,首先,当时引进的,就不是不列颠最先进的技术,在PAN原丝的十二种工业制备路线中,就是属于能耗高、污染大且纯度较差的路线;其二,在引进这条线后,我们华夏虽然对其进行了仿制并先后在全国投资兴建了7家**纶生产企业,但仅仅从产品质量上考量,比原先从不列颠引进的那条线上生产的还不如,用做家用纺织品当然勉强能够凑合,但是要用作碳纤维前驱体,那品质就太差了。”

    谭振华默然,片刻之后再开口问道:“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引进更加先进的PAN生产线,是不是就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昌旭答道:“那当然会有所帮助,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米国“杜邦”公司的“一步干纺法”、倭国“东丽”公司的“一步湿纺法”、西汉斯国“霍克”公司的“二步湿纺法”甚至就连原先不列颠Courturlds公司改进过的工艺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你将面临另一个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