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想了想“这才刚刚起步,生意正在逐步好转。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营业额最少能做到5个亿吧,我算算是多少钱搞研发啊,我数学不太好……”

    7500万,求求你,别算了。

    一屋子教授几乎秒得结论,受到1吨的伤害。

    杨磊自嘲道“5亿真不算什么,今年安塔的营业额50多亿,我连他的零头都不够,所以要想追赶安塔,15的研发费用我觉得并不高。”

    行了行了,都知道你有钱,教授们一个个都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被这小子左一巴掌,右一耳光,打的连嘴都不想张开。

    系主任笑呵呵道“人家企业挣钱,愿意投资研发,这是好事,投入的越多,回报的也才越多,这才叫良性循环。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企业的需求大家都看到了,谁有兴趣的,都可以发言。”

    “我想问,tpu是一项长期项目,可能要持续十年以上,你每年15的研发费用都会投入到这个项目里吗?”

    “要用钱的科研项目很多,交大那边的硅凝胶也算一个,力学,动力学,材料学可能也需要用到,但最近三四年,至少有一半要用在tpu材料上。”

    “你这次是只做tpu的研发,还是针对复旦化学系的项目?”

    “各位教授,我爸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办企业很辛苦的,当然只能做结果导向的tpu项目,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新型材料可以用的上,我们也愿意支付报酬,购买专利,或者合作深度开发。”

    教授们一个个兴奋询问,失望而归。

    杨磊的条件太苛刻了。

    和企业需求无关的科研项目,估计一毛钱都拿不到。

    没办法,杨磊不是圣人,他养不起所有人,他肯把项目拿来与复旦合作,就是想弄出一个“复旦技术”出来,让boost技术的出现更加合理,以后万一惹来麻烦,也可以扯复旦这支大旗,想办法对抗。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组建实验室,招科研人员,那样更省钱?

    赵院士问“如果有催化剂,试剂,化工生产方面的经验,能不能参与进来?”

    杨磊道“可以考虑,但我只对tpu一个项目,不接受联合项目,像催化剂这种分支具体怎么分,可以在组建项目后再谈。”

    赵院士这就放心了,他手里多的是资源,带着几个小组,手里的技术多,说不定也能分一杯羹。

    “我对这个项目有点兴趣。”

    “我也算一个。”

    “我们组刚好研究出来一些新东西,对tpu有帮助。”

    已经有三个教授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