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袁绍碰了一鼻灰(1/2)
见颜良和文丑安然撤出了战圈,袁绍立即下令第一拨攻城部队向壶关靠拢,准备发起攻城战斗。*paosh.**
赵云不等颜良和文丑二人走远,便已经翻身朝壶关之内撤回。现在斗将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十分残酷的攻防战,就算武力再高的将领,也不可能一人独战袁军成千上万的围攻,所以赵云撤退也很正常。那种一名武将在敌群当中大杀四方,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还毫发无损的场景,纯粹就是扯淡。
一俟赵云进得关内,负责起落城门的士卒便迅速将壶关那扇重逾万斤的大铁门放下了闸。为了增强壶关和箕关的防御能力,当初赵兴可是动用了五万民夫,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重新修建了壶关。
当时赵兴这么大动干戈地重修二关,一来是想给涌进并州的流民找点事干,二来也是为着将来做打算。这扇超厚超重的大铁门,可是用去了上党钢厂整整三炉钢水才熔铸成功。
光是为了运送这扇铁门抵达壶关,赵兴就废了很多的心思。他首先是让人修筑了从壶关通往卧虎的宽阔大路,然后命人砍伐了许多直径超过两尺的巨木,采取滚动平移的方法,才将铁门运送到壶关。为了将铁门安放在门闸之间,赵兴又设计了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出来,这才解决了工程力学上的一些问题。
如今的壶关,比起当初大汉朝廷修建的旧壶关,不仅主体城墙要高出一倍,而且城墙的厚度也要向并州方向延伸出来两倍。这样一来,不仅城头上可以站立更多的守军,而且可以放置大型的弩车、投石车,在靠近并州的一侧还可以修筑延伸出去的耳堡,专门用来对付试图靠近城门洞进行破坏作业的冲车。
壶关城墙的最外层,全部使用了成块的花岗岩垒筑起来,厚度至少达到了三尺,石板的缝隙之间全部用灰泥勾缝,涂抹的光滑整洁,从远处看就是浑然一体,根本没有任何缝隙。这种筑城的办法,耗费自然非常巨大,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任何的投石车或者其他攻城器械,都难以破坏关墙的主体,就算是过上几百年,雄关依然可以担负防守任务。
重修壶关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瞒过冀州袁绍的眼睛。至于壶关那令人窒息的高度,是个人用目测都可以估算出来。袁绍既然是来攻城的,别的东西可能不会多带,但专门制作的超长云梯绝对是准备的很充分。
随着袁绍一声令下,五千攻城的先头部队呐喊着向壶关冲了过来。跑在最前面的士卒六个人抬着一架云梯,只要一靠到关墙根下,他们便会立即竖起云梯,为后面负责攻坚的士卒提供支撑。
已经重新走上城头的赵云,冷峻地看着潮水般涌来的袁军士兵,对身边的曹性说道:“暂时不用床弩,等袁军靠近时,命令长弓团进行无差别射击,对于已经爬上云梯的少数敌军,则使用手弩,务必要将这第一拨攻城的部队留在城下。”
赵云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就是不想过早地暴露己方的实力,只采取密集射击的方法将袁军这一波试探性的攻击打退即可。守关之战这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难熬的日在还在后面。
“长弓团各营听令!将攻城的敌人放近了进行无差别的攒射,务必保证不让一人登上城头,已经爬上云梯的敌兵,可以使用单手弩进行射击!”曹性从关上一头走向另外一头,一边走一边大声传达赵云的命令。光是壶关近百丈长的关墙,从一边跑到另外一边,还真要用些时间呢。
“一营准备!”、“二营准备!”……看着城下越来越近的袁军,长弓团各营营长开始下达准备射击的命令。
“预备,放!”看到袁军已经迈过了城下事先标记好的射击距离校准线,不知是哪位营长首先下达了攻击命令。随后箭雨从壶关城头如蝗虫一般飞速而下,纷纷命中正像蚂蚁一般向壶关靠近的袁军。
据关而守的一方,自然占尽地理优势,高耸的关墙不仅可以让士卒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射出的箭矢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赵兴给赵云和徐晃分别配备了四个长弓团,人数达到两千,使用的是清一色近乎一人高的英格兰长弓(注1),不仅射击距离远,而且穿透力强,绝对是防守反击的上等装备。
随着一轮箭雨落下,关下原本汹涌的人潮立即减慢了势头,一片凄惨悲恸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中了箭矢的袁军有的被当场射死,有的还在残喘呼吸,还有的则是伤了肢体。
后面的袁军见关上守军的箭矢厉害,纷纷举起手中木盾,护住头顶继续向城下靠近。
“预备,放!”城头的先锋军无视城下袁军的防护,继续向靠近的袁军发射箭矢。虽然将木盾顶在头上可以挡住一部分箭雨,然而长弓箭矢的飞行路径是弧线,并非自上而下垂直发射,所以仍然有大量的袁军被箭矢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终于,有一些悍不畏死的袁军士兵来到了壶关城下,他们开始用木盾护住头面,缓慢地沿着云梯向上攀爬。
“短弩手准备!交叉射击,预备,放!”城头的各营将领继续下达着命令,这一次换成了伏击近距离射击的短弩手发威。
所谓的交叉射击,意思就是一营的短弩手从斜上方射击二营或者三营当面的敌军,这种办法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自上而下的垂直射击难以命中藏在盾牌后面的敌军。
短弩的缺点是射程近,但优点是射速快,命中精度高。果然,在一轮激烈的短弩攒射之下,爬在云梯上的袁军被悉数射落关下,即使没有射死,也被摔死。
赵云不等颜良和文丑二人走远,便已经翻身朝壶关之内撤回。现在斗将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十分残酷的攻防战,就算武力再高的将领,也不可能一人独战袁军成千上万的围攻,所以赵云撤退也很正常。那种一名武将在敌群当中大杀四方,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还毫发无损的场景,纯粹就是扯淡。
一俟赵云进得关内,负责起落城门的士卒便迅速将壶关那扇重逾万斤的大铁门放下了闸。为了增强壶关和箕关的防御能力,当初赵兴可是动用了五万民夫,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重新修建了壶关。
当时赵兴这么大动干戈地重修二关,一来是想给涌进并州的流民找点事干,二来也是为着将来做打算。这扇超厚超重的大铁门,可是用去了上党钢厂整整三炉钢水才熔铸成功。
光是为了运送这扇铁门抵达壶关,赵兴就废了很多的心思。他首先是让人修筑了从壶关通往卧虎的宽阔大路,然后命人砍伐了许多直径超过两尺的巨木,采取滚动平移的方法,才将铁门运送到壶关。为了将铁门安放在门闸之间,赵兴又设计了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出来,这才解决了工程力学上的一些问题。
如今的壶关,比起当初大汉朝廷修建的旧壶关,不仅主体城墙要高出一倍,而且城墙的厚度也要向并州方向延伸出来两倍。这样一来,不仅城头上可以站立更多的守军,而且可以放置大型的弩车、投石车,在靠近并州的一侧还可以修筑延伸出去的耳堡,专门用来对付试图靠近城门洞进行破坏作业的冲车。
壶关城墙的最外层,全部使用了成块的花岗岩垒筑起来,厚度至少达到了三尺,石板的缝隙之间全部用灰泥勾缝,涂抹的光滑整洁,从远处看就是浑然一体,根本没有任何缝隙。这种筑城的办法,耗费自然非常巨大,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任何的投石车或者其他攻城器械,都难以破坏关墙的主体,就算是过上几百年,雄关依然可以担负防守任务。
重修壶关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瞒过冀州袁绍的眼睛。至于壶关那令人窒息的高度,是个人用目测都可以估算出来。袁绍既然是来攻城的,别的东西可能不会多带,但专门制作的超长云梯绝对是准备的很充分。
随着袁绍一声令下,五千攻城的先头部队呐喊着向壶关冲了过来。跑在最前面的士卒六个人抬着一架云梯,只要一靠到关墙根下,他们便会立即竖起云梯,为后面负责攻坚的士卒提供支撑。
已经重新走上城头的赵云,冷峻地看着潮水般涌来的袁军士兵,对身边的曹性说道:“暂时不用床弩,等袁军靠近时,命令长弓团进行无差别射击,对于已经爬上云梯的少数敌军,则使用手弩,务必要将这第一拨攻城的部队留在城下。”
赵云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就是不想过早地暴露己方的实力,只采取密集射击的方法将袁军这一波试探性的攻击打退即可。守关之战这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难熬的日在还在后面。
“长弓团各营听令!将攻城的敌人放近了进行无差别的攒射,务必保证不让一人登上城头,已经爬上云梯的敌兵,可以使用单手弩进行射击!”曹性从关上一头走向另外一头,一边走一边大声传达赵云的命令。光是壶关近百丈长的关墙,从一边跑到另外一边,还真要用些时间呢。
“一营准备!”、“二营准备!”……看着城下越来越近的袁军,长弓团各营营长开始下达准备射击的命令。
“预备,放!”看到袁军已经迈过了城下事先标记好的射击距离校准线,不知是哪位营长首先下达了攻击命令。随后箭雨从壶关城头如蝗虫一般飞速而下,纷纷命中正像蚂蚁一般向壶关靠近的袁军。
据关而守的一方,自然占尽地理优势,高耸的关墙不仅可以让士卒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射出的箭矢可以抵达更远的地方。赵兴给赵云和徐晃分别配备了四个长弓团,人数达到两千,使用的是清一色近乎一人高的英格兰长弓(注1),不仅射击距离远,而且穿透力强,绝对是防守反击的上等装备。
随着一轮箭雨落下,关下原本汹涌的人潮立即减慢了势头,一片凄惨悲恸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中了箭矢的袁军有的被当场射死,有的还在残喘呼吸,还有的则是伤了肢体。
后面的袁军见关上守军的箭矢厉害,纷纷举起手中木盾,护住头顶继续向城下靠近。
“预备,放!”城头的先锋军无视城下袁军的防护,继续向靠近的袁军发射箭矢。虽然将木盾顶在头上可以挡住一部分箭雨,然而长弓箭矢的飞行路径是弧线,并非自上而下垂直发射,所以仍然有大量的袁军被箭矢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终于,有一些悍不畏死的袁军士兵来到了壶关城下,他们开始用木盾护住头面,缓慢地沿着云梯向上攀爬。
“短弩手准备!交叉射击,预备,放!”城头的各营将领继续下达着命令,这一次换成了伏击近距离射击的短弩手发威。
所谓的交叉射击,意思就是一营的短弩手从斜上方射击二营或者三营当面的敌军,这种办法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自上而下的垂直射击难以命中藏在盾牌后面的敌军。
短弩的缺点是射程近,但优点是射速快,命中精度高。果然,在一轮激烈的短弩攒射之下,爬在云梯上的袁军被悉数射落关下,即使没有射死,也被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