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要论说起来,天歌对这个邵琛元记忆深刻大的原因,其实还在另外两个人。
第一个,便是如今还在林府将养身子的卫廉。
邵琛元中举的那一年,担任大理寺左卿的还是被称为铁头书生的卫廉。
当时已经擢升至大理寺的丞池清因病而亡,周帝便有意提拔卫廉,想让他顶上大理寺丞的位子。这样一来,左卿之位便空缺下来。
按理该当右卿替左,可彼时周帝不喜欢卢党一系的右卿侯先贵,正巧这犹豫之际,卫廉一本奏折递了上去,请圣人拔擢邵琛元为大理寺左卿。
此举一出,霎时引起无数卢党的不喜,卢光彦更是在府内大发脾气,彻底将卫廉钉在了仇人的柱子上。
可是奈何周帝很是信任卫廉,就像当初力排众议点邵琛元为状元一样,不顾朝中官员的反对,将邵琛元提拔到大理寺左卿的位子。
其实当初天歌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也颇有几分诧异,但后来转念一想,再加上如今对卫廉的了解,也差不多摸清了当时的状况。
那时候易相倒台,卢之南迎头而上,再加上卢贵妃在宫中的经营,俨然已经有了外戚坐大的趋势。
如此情况下,龙椅之上的周帝自然不得不寻人来制衡卢家,而卫廉便是其中之一。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卫廉上无父母,下无妻儿,是个连兄弟姐妹都没有的孤家寡人,那一条命在进入官场之后,便只属于帝王与整个大周,所以周帝对他可谓极度信任。
而邵琛元的经历则与卫廉很是相像,都是父母早亡没有妻儿,唯一的不同,在于他还有一个弟弟。
而他的弟弟邵琛昉,也就是天歌记得邵琛元的第二个原因。
邵家祖籍浙江余姚,原本是当地的一个土财主,可是奈何当家的爹娘早去,家中产业便被族中不良亲友瓜分无几,兄弟二人能平安长大,说是相依为命一点也不夸张。
哥哥邵琛元是执拗的性子,虽虚长一岁,却先天体弱;而弟弟邵琛昉则相对皮实活跃,性子也更为跳脱机敏。
为了给哥哥看病,让兄长进学,邵琛昉从十二岁起便开始在码头做搬工,甚至荒废了自己的举业。
许是上苍垂帘这对苦难兄弟,邵琛昉尽管与科举无缘,但却因此练就了一身好体魄,后来更是因祸得福,与码头上往来的三教九流学了不少功夫,在元和十四年的武举中拿下那一年的武状元。
在之后的三年里,邵琛昉凭借一己之力,竟一改以往科举中文尊武卑的局面,隐隐有让武举之道重回则天大帝时期与文举并驱的趋势。
这样算起来,倒是比邵琛元这个州试连考三次才过的哥哥要出息的多。
按理来说,邵氏两兄弟一文一武,该当是难得的好运气,可这世间向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元和十六年,邵琛昉随周帝狩猎西山,在行刺中为保护周帝而丧命,兄弟二人便只剩下邵琛元一个。
其实后来天歌也曾猜想,周帝有意提
第一个,便是如今还在林府将养身子的卫廉。
邵琛元中举的那一年,担任大理寺左卿的还是被称为铁头书生的卫廉。
当时已经擢升至大理寺的丞池清因病而亡,周帝便有意提拔卫廉,想让他顶上大理寺丞的位子。这样一来,左卿之位便空缺下来。
按理该当右卿替左,可彼时周帝不喜欢卢党一系的右卿侯先贵,正巧这犹豫之际,卫廉一本奏折递了上去,请圣人拔擢邵琛元为大理寺左卿。
此举一出,霎时引起无数卢党的不喜,卢光彦更是在府内大发脾气,彻底将卫廉钉在了仇人的柱子上。
可是奈何周帝很是信任卫廉,就像当初力排众议点邵琛元为状元一样,不顾朝中官员的反对,将邵琛元提拔到大理寺左卿的位子。
其实当初天歌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也颇有几分诧异,但后来转念一想,再加上如今对卫廉的了解,也差不多摸清了当时的状况。
那时候易相倒台,卢之南迎头而上,再加上卢贵妃在宫中的经营,俨然已经有了外戚坐大的趋势。
如此情况下,龙椅之上的周帝自然不得不寻人来制衡卢家,而卫廉便是其中之一。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卫廉上无父母,下无妻儿,是个连兄弟姐妹都没有的孤家寡人,那一条命在进入官场之后,便只属于帝王与整个大周,所以周帝对他可谓极度信任。
而邵琛元的经历则与卫廉很是相像,都是父母早亡没有妻儿,唯一的不同,在于他还有一个弟弟。
而他的弟弟邵琛昉,也就是天歌记得邵琛元的第二个原因。
邵家祖籍浙江余姚,原本是当地的一个土财主,可是奈何当家的爹娘早去,家中产业便被族中不良亲友瓜分无几,兄弟二人能平安长大,说是相依为命一点也不夸张。
哥哥邵琛元是执拗的性子,虽虚长一岁,却先天体弱;而弟弟邵琛昉则相对皮实活跃,性子也更为跳脱机敏。
为了给哥哥看病,让兄长进学,邵琛昉从十二岁起便开始在码头做搬工,甚至荒废了自己的举业。
许是上苍垂帘这对苦难兄弟,邵琛昉尽管与科举无缘,但却因此练就了一身好体魄,后来更是因祸得福,与码头上往来的三教九流学了不少功夫,在元和十四年的武举中拿下那一年的武状元。
在之后的三年里,邵琛昉凭借一己之力,竟一改以往科举中文尊武卑的局面,隐隐有让武举之道重回则天大帝时期与文举并驱的趋势。
这样算起来,倒是比邵琛元这个州试连考三次才过的哥哥要出息的多。
按理来说,邵氏两兄弟一文一武,该当是难得的好运气,可这世间向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元和十六年,邵琛昉随周帝狩猎西山,在行刺中为保护周帝而丧命,兄弟二人便只剩下邵琛元一个。
其实后来天歌也曾猜想,周帝有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