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说完,向屋里端坐的另外几人望了过去,赵北一脸平静,蓝天蔚和蒋方震也是一脸平静,反倒是那几个副官面lou惊讶之色,显然,他们对于沈鸿烈的强硬立场非常吃惊。

    不过这话刚一说完,沈鸿烈突然发现“围魏救赵”这个词此时用得似乎有些不妥,一方面,眼前这位“狂人总统”就姓赵,这多少有些唐突,另一方面,此次中英香港之争,归根到底,其实是赵北没事找事,故意找英国的麻烦,倒还真用不着沈鸿烈去“救”。

    “围魏救赵,这个词用得不太妥当,毕竟,此次中英香港之争,尚未到图穷匕见的地步,而且从目前外务部的交涉情况来看,英国政府立场有所软化,或许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纷争。”

    果然,屋里众人沉默片刻之后,蓝天蔚首先发话,他显然不赞同沈鸿烈的意见,这多少出乎沈鸿烈的预料,因为根据蓝天蔚一贯的表现,他是一个标准的“鹰派”人物,对外强硬派,而沈鸿烈现在的这个建议应该是符合“鹰派”主张的。

    沈鸿烈长期在邦加岛租借地当总督,对于国内的政治问题比较陌生,因此当蓝天蔚表示谨慎意见之后,他也就没再乱说话,而是等着赵北发话。

    “秀豪说得也有些道理,目前英国立场有所软化,未必就不能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纷争。不过另一方面,成章说的也有道理,不给英国这个老牌列强一点颜色看看,它就不知道中国现在能吃几碗干饭!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武力后盾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这一点,成章说的也有道理,所谓强国,必然是站在另一个强国的尸体上的新兴列强。”

    赵北几句话,算是和了这场稀泥,既没有反对沈鸿烈动武的意见,也没有屏弃蓝天蔚政治解决的意见,说到底,还是一个中庸。

    赵北之所以选择中庸立场,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际形势的发展跟不上赵北的战略,赵北不想打第一枪,但是又不愿意放过这个好机会一举击败英国,换句话说,赵北的立场现在有些摇摆。

    此次中英香港纷争发端于去年年底,起因是经济政策的分歧,但是根本原因还是赵北想试探一下英国的战略底线,所以他刻意的在其中推波助澜,以此手段来确定他下一步的行动战术,是继续唱“文戏”呢?还是跟英国来场全武行?

    香港被满清朝廷租借给了英国,现在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享受大英帝国殖民地待遇,自从1931年的那场席卷世界的大萧条开始之后,英国政府就收紧了贸易政策,对外建立关税壁垒,对内进一步整合统一帝国市场,无论是自治领还是殖民地,都被英国政府视为大英帝国整体市场的环节,而香港自然也不例外,从香港出发,运往英国其它殖民地或者自治领的商品也享受大英帝国关税壁垒的保护以及市场优惠政策的优待。

    正因为香港有这个特殊待遇,从1933年开始,许多中国内地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所在,于是他们与香港华商联起手来,组织起了若干个规模惊人的商品走私网络,将中国内地的工业制成品用船只走私到香港,然后通过设立在香港的皮包公司将这些中国内地工厂制造的商品改头换面,使其成为“香港制造”的工业品,然后再由香港销售到整个大英帝国的广阔市场,这一贸易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商人们带来了滚滚财源,同时也部分的解决了中国工业品的积压问题,因此,对于这种“逆向走私”活动,中枢政府一律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立场,商人们是安全的,不必担心遭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同时,大英帝国的利益却遭到了严重损害,不仅关税流失严重,而且也使英国工业品进一步失去了市场,面对廉价的“香港制造”,英国本土商品全面落败,使英国的工业萧条局面更加严重,这引起了英国政府极大恐慌,虽然多次向中方进行交涉,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走私还在继续,萧条也在加深。

    在恐慌中争论了两年之后,英国政府终于在去年年底做出一项重要政策,借口中国政府没有履行与英国、法国达成的裁军协议以及纵容不法商人损害英商利益,英国政府宣布从次年起,取消香港在大英帝国市场体系中的国民待遇,大英帝国的所有属地在进口来自香港的货物时,都必须征收一笔特别关税,虽然税率远比关税壁垒的税率低,但是这足以抵消大部分“香港制造”的廉价优势。

    英国政府的这一歧视性政策一出台,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中国政府就此提出抗议,而且整个华人世界一片哗然,许多华人终于彻底醒悟,原来英国政府仍然视华人为二等人类,甚至连治下的殖民地华人也无法享受国民待遇。

    形势大好,赵北眼疾手快,决定立即行动,推波助澜,将这一事件发展为一次标志**件,同时也通过对此事件的“关注”试探一下英国政府在远东政策上的底线,于是,就有了这次“中英香港纷争”,而中国海军之所以组织一次舰队远航,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展示实力,宣示决心。

    现在外务部仍在与英国方面进行磋商,英国政府的底线到底在哪里,现在还看不明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于中英冲突,日本政府是极力挑唆的,日本希望中国打响对英战争的第一枪,然后日本迅速跟进,就像当年那场南洋战争一样,两国合作,将英国势力排挤出南洋群岛。

    但是赵北依旧保持着一份谨慎,虽然他很清楚,现在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正在欧洲搞“绥靖主义”,对纳粹德国是“有求必应”,但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远东政策上的立场却是相当的不确定,这从上次的巴布亚危机就可以看出来,正是在那次国际危机中,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操纵国联,对擅自行动的日本发出了制裁威胁,甚至将两国舰队调到澳大利亚近海,与澳大利亚舰队举行了数次海上联合演习,硬是逼日本将吃下去的骨头又吐了出来,巴布亚共和国也就此得以重建,而日本的国际威望也因此遭到严重损害,并进而引起了一场未遂军事政变,虽然占领东京的日本皇军的叛军部队很快就被瓦解,但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化却开始加速,而现在,日本政府实际上已经掌握在军部手里。

    虽然在巴布亚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立场,但是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有时候又会在远东问题上表现出些许的“绥靖主义”,这从当年暹罗(泰国)的政变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日本支持政变一方,并最终使暹罗政府完全倒向中日两国一边,可是,在那时候,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除了外交抗议之外,并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似乎可以看出两国在远东政策上的摇摆。

    但是英法两国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如果中国与日本一样,直接采取军事行动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英国、法国会不会也像在巴布亚危机中那样操纵国联采取强硬立场呢?而美国是否也会加入这个制裁阵营呢?

    直接攻击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这肯定会与英国陷入战争,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法国、美国的态度,尤其是美国,自从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美国已经开始加强军备建设,美国非常关心东南亚地区目前的微妙形势,考虑到“历史上”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立场,赵北不得不担心与英国的冲突可能招来美国的干涉,而且日本的海军力量能否有效利用,目前还不能十分肯定,毕竟,日本的投机心态非常严重。

    如果要与英国开战,就必须尽快在战场上取得全面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国政府谨慎行事,同时也可以促使日本下定决心攻击澳大利亚。

    所以,一旦试探出英国的底线,赵北将决定是否立即投入对英国的战争,毕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自从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英国政府的主要注意力就被牵制到了那场战争中去,而且,现在英国的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国王陛下也正因为婚姻问题而将英国政府弄得狼狈不堪,上下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