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分成两个集群,分别由那条安加拉河小支流的下游和上游两个方向实施冲击,并且拥有小船,还有炮兵跟随,显然,这绝不是一次佯攻,而是一次总攻。
谁也不知道那个布尔什维克的指挥官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想在这种交通条件下起总攻,别的不说,那些炮兵的移动恐怕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半人深的积雪,连战马都会陷住,何况是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的士兵了。
现在防守据点的总共两千多人,那些去森林收集木柴的部队因为路远。未必能在敌军赶到“安加拉号站”之前及时赶回,因此。刘复基和参谋们制订的防守方案就以两千人的兵力为基础,考虑到敌人是从北边过来。那么,重点的防守区域就在北边阵地。
“叟加拉号站”是由木制堡垒构成的一处军营。建在一座高地上,地势较高,可以居高临下控制附近的旷野,而且军营外层还围了一圈木墙,木墙脚下设有地堡和射击孔,这种防御工事虽然抵挡不住重炮轰击,但是对付一下缺少重火力的步兵也是绰绰有余。
考虑到敌军的炮兵远远落后于前头的步兵,刘复基特意派出一支部队监视军营侧翼,并潜伏在森林中,同时将己方炮兵分散布置在高地上,并在敌人赶到之前进行了火力试射,确定了炮击坐标。
布置妥当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敌军过来了,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下午两点钟,进攻方的部队就靠近了“安加拉号站”与此同时。刘复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队也赶了回来,双方几乎同时接近堡垒,因此,“安加拉,号站”最先打响战斗的不是木墙前的开阔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带。
经过长途跋涉,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经筋疲力尽,本来是想赶到丘陵地带稍事休整的,但是没想到却突然在这里遭遇敌军,而同时,堡垒方向的炮兵也开了火,在两面火力夹击之下,最先赶到丘陵地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迅被击退,撤向后卫部队,一边就地防守。一边等待炮兵部队赶到,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安加拉号站”的炮火攻击。
站在“安加拉号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刘复基将战场的形势尽收眼底,对于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时也认为对方指挥官是个草包,在明知己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不退,这简直是在谋杀己方士兵,不过考虑到目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难理解这种战场形势,现在布尔什维克部队的许多指挥官其实就是以前的沙皇军队的军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过去叫“军官”现在叫“指挥员”虽然称呼换了,但是既然素质还是那个素质,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他们会将当年沙俄军队里的那一套僵化陈旧的指挥原则拿来继续使用了。
根据从恰克图转来的情报分析,刘复基知道,现在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在组建一支新的武装力量,据说战斗力相当强,不过眼前的这支敌军部队似乎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改造,这从那僵化保守的战术就可以看出来。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钟,天快黑了,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渐渐支撑不住,而且炮兵部队始终没有赶到战场支援,在这种情况之下,进攻方的指挥官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宣布停火,同时竖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号站”的远东军团指挥官投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投降,刘复基一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之下。才从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军官嘴里得知,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之所以选择今天动总攻,不仅是因为今天没有下雪,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军营里的补给即将用尽,自从数千名援军赶到之后,军营里的物资短缺情况就很严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撑几天时间。所以,指挥官决定冒险动进攻。如果拿下“安加拉号站”就在这里过冬。并等待增援。但是没想到进攻受挫,而且最高指挥官也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死,因此。剩下的人决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换取活命的机会,不然的话,即使能够活着逃回军营,只怕也会饿死在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刘复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受了这支敌军部队的投降,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就在军营里专门为他们划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区域,同时向后方拍电报,告之这里的形势。要求尽快提供更多的后勤物资,或者派人来将这些俘虏带到贝加尔港去,毕竟,这里的物资也不充裕。
刘复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赢得这场胜利的同时,在整个西伯利亚前线。许多与他一样的远东军团军官也取得了类似的胜利,原因很简单。因为西伯利亚铁路线正在遭到猛烈轰炸,运输不畅,苏维埃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后勤线基本上被掐断,在这种局面之下,深入西伯利亚地区作战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无法坚持作战,要么撤退,要么投降。
虽然彼得格勒的苏维埃政府坚持认为,这些正在轰炸西伯利亚铁路的轰炸机都是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很可能是从靠近中亚地区的野战机场起飞的,但是中国中枢政府却对此予以了坚决否认,而与此同时。双方政府就西北边境的重新划界问题却展开了新一轮的谈判。
事实就是,只要苏俄方面不让步,那么。从新疆起飞的轰炸机就将继续对西伯利亚铁路实施战略轰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谁也不知道那个布尔什维克的指挥官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想在这种交通条件下起总攻,别的不说,那些炮兵的移动恐怕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半人深的积雪,连战马都会陷住,何况是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的士兵了。
现在防守据点的总共两千多人,那些去森林收集木柴的部队因为路远。未必能在敌军赶到“安加拉号站”之前及时赶回,因此。刘复基和参谋们制订的防守方案就以两千人的兵力为基础,考虑到敌人是从北边过来。那么,重点的防守区域就在北边阵地。
“叟加拉号站”是由木制堡垒构成的一处军营。建在一座高地上,地势较高,可以居高临下控制附近的旷野,而且军营外层还围了一圈木墙,木墙脚下设有地堡和射击孔,这种防御工事虽然抵挡不住重炮轰击,但是对付一下缺少重火力的步兵也是绰绰有余。
考虑到敌军的炮兵远远落后于前头的步兵,刘复基特意派出一支部队监视军营侧翼,并潜伏在森林中,同时将己方炮兵分散布置在高地上,并在敌人赶到之前进行了火力试射,确定了炮击坐标。
布置妥当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敌军过来了,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下午两点钟,进攻方的部队就靠近了“安加拉号站”与此同时。刘复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队也赶了回来,双方几乎同时接近堡垒,因此,“安加拉,号站”最先打响战斗的不是木墙前的开阔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带。
经过长途跋涉,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经筋疲力尽,本来是想赶到丘陵地带稍事休整的,但是没想到却突然在这里遭遇敌军,而同时,堡垒方向的炮兵也开了火,在两面火力夹击之下,最先赶到丘陵地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迅被击退,撤向后卫部队,一边就地防守。一边等待炮兵部队赶到,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安加拉号站”的炮火攻击。
站在“安加拉号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刘复基将战场的形势尽收眼底,对于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时也认为对方指挥官是个草包,在明知己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不退,这简直是在谋杀己方士兵,不过考虑到目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难理解这种战场形势,现在布尔什维克部队的许多指挥官其实就是以前的沙皇军队的军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过去叫“军官”现在叫“指挥员”虽然称呼换了,但是既然素质还是那个素质,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他们会将当年沙俄军队里的那一套僵化陈旧的指挥原则拿来继续使用了。
根据从恰克图转来的情报分析,刘复基知道,现在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在组建一支新的武装力量,据说战斗力相当强,不过眼前的这支敌军部队似乎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改造,这从那僵化保守的战术就可以看出来。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钟,天快黑了,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渐渐支撑不住,而且炮兵部队始终没有赶到战场支援,在这种情况之下,进攻方的指挥官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宣布停火,同时竖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号站”的远东军团指挥官投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投降,刘复基一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之下。才从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军官嘴里得知,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之所以选择今天动总攻,不仅是因为今天没有下雪,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军营里的补给即将用尽,自从数千名援军赶到之后,军营里的物资短缺情况就很严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撑几天时间。所以,指挥官决定冒险动进攻。如果拿下“安加拉号站”就在这里过冬。并等待增援。但是没想到进攻受挫,而且最高指挥官也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死,因此。剩下的人决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换取活命的机会,不然的话,即使能够活着逃回军营,只怕也会饿死在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刘复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受了这支敌军部队的投降,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就在军营里专门为他们划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区域,同时向后方拍电报,告之这里的形势。要求尽快提供更多的后勤物资,或者派人来将这些俘虏带到贝加尔港去,毕竟,这里的物资也不充裕。
刘复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赢得这场胜利的同时,在整个西伯利亚前线。许多与他一样的远东军团军官也取得了类似的胜利,原因很简单。因为西伯利亚铁路线正在遭到猛烈轰炸,运输不畅,苏维埃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后勤线基本上被掐断,在这种局面之下,深入西伯利亚地区作战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无法坚持作战,要么撤退,要么投降。
虽然彼得格勒的苏维埃政府坚持认为,这些正在轰炸西伯利亚铁路的轰炸机都是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很可能是从靠近中亚地区的野战机场起飞的,但是中国中枢政府却对此予以了坚决否认,而与此同时。双方政府就西北边境的重新划界问题却展开了新一轮的谈判。
事实就是,只要苏俄方面不让步,那么。从新疆起飞的轰炸机就将继续对西伯利亚铁路实施战略轰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