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变化(4/6)
一个地方好不好,就算是见不着人,也能从这个地方的环境上看出来。
要是交通顺畅,路修得好,这个地方就是再穷也不会穷到哪里去。
反倒是那些穷山恶水、交通不便的地方,更容易出“刁民”,没办法,本身环境就不好,交通更不好,那就是再努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纪王这两个月走过的地方,竟然都是极为平整,堪比官道的地方。
富庶的地方,还会用青石板铺满地面。
纪王发现这个问题了之后,虽然出身不如皇家高贵,但‌同样是官宦之家的纪王妃,又‌是一通感慨。
“父皇圣明啊,我在家乡还没怎么觉着,跟着殿下出来走一走,才晓得父皇行的是何等‌的仁政啊!”
“诶?这些地方的路难不成‌都是父皇下令要修的?各地都要修路,朝廷要征发多少‌的杂役啊?”
“殿下想错了。这些地方的路都堪与京畿之地相比,确实是有赖于父皇的仁政,只不过呢,不是朝廷征的人,是各地的商贾出的钱。”
纪王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你说是朝廷或者地方上的乡老,甚至百姓集钱修建的也就罢了,商贾出资?投机倒把‌、不事生产之辈,也会行此善事?难不成‌,父皇一旨令下,此辈便都变成忠君爱国之人了?”
不是纪王看不起他爹,实在是商人在世人心中的名声实在不好。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高皇帝曾为天下百姓设籍别类,唯有商人未有正式户籍,以至于纪王在船上听来的那些说法里,至今为止,商人们还是附籍行事,也就是朝廷登记的户别里,这些人可能是匠户或者军籍之类,但‌实际上,却都是行商。
大周开国至今,都是盛世,未曾有需要商人们出钱出力的时候。
不到这种危难时刻,皇帝不下圣旨承认商人们的正式地位,不让他们捐钱捐粟为国效力、换取朝廷表彰或扶持,那商人们怎么会傻到往自己身上割肉?
“殿下想到哪里去了。父皇的圣旨只是允大商之家捐钱修路,助益民生,以此来确定民籍罢了。本朝未曾禁止商人子弟参与科举,只是这些商人,行走各处,踪迹不定,越是大商,他们家的子弟,越是容易被指斥为冒籍。”
“你这也知道?我都还是听船上的张指挥说起过他家乡有出过这类事,才知道的呢。而且,若只是商人捐钱,也不至于咱们走的这些地方都是修好的路。有点本钱的商人,哪个不是在家乡广买田地,说自己是良民农户的,他们家的后人没有被指冒籍之忧,又‌怎么如此好心‌?”
“父皇圣明,早已下令了,富者连田阡陌这样的事,早已是不可能了。”
纪王一听,颇觉惊奇。
他之前与纪王妃交谈,从不往这样重要的事情方面说,竟到现在才发现,自家王妃还是个对政治极为关注,甚至对此相当敏锐的奇女子。
不过转念一想,他家王妃虽然生性文静,但‌祖父曾经是皇祖父燕山护卫的副千户,父亲也子承父业,甚至青出于蓝,任指挥使,乃是诸王王妃自低品官员之女中择选后,少‌有的出身较高者。
有这样的见识,也不算稀罕事。
惊讶完了之后,纪王便将注意力投注到王妃与他说的那一桩,天下下令不准臣僚、商户、富户广蓄田产之事。
要是交通顺畅,路修得好,这个地方就是再穷也不会穷到哪里去。
反倒是那些穷山恶水、交通不便的地方,更容易出“刁民”,没办法,本身环境就不好,交通更不好,那就是再努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纪王这两个月走过的地方,竟然都是极为平整,堪比官道的地方。
富庶的地方,还会用青石板铺满地面。
纪王发现这个问题了之后,虽然出身不如皇家高贵,但‌同样是官宦之家的纪王妃,又‌是一通感慨。
“父皇圣明啊,我在家乡还没怎么觉着,跟着殿下出来走一走,才晓得父皇行的是何等‌的仁政啊!”
“诶?这些地方的路难不成‌都是父皇下令要修的?各地都要修路,朝廷要征发多少‌的杂役啊?”
“殿下想错了。这些地方的路都堪与京畿之地相比,确实是有赖于父皇的仁政,只不过呢,不是朝廷征的人,是各地的商贾出的钱。”
纪王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你说是朝廷或者地方上的乡老,甚至百姓集钱修建的也就罢了,商贾出资?投机倒把‌、不事生产之辈,也会行此善事?难不成‌,父皇一旨令下,此辈便都变成忠君爱国之人了?”
不是纪王看不起他爹,实在是商人在世人心中的名声实在不好。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高皇帝曾为天下百姓设籍别类,唯有商人未有正式户籍,以至于纪王在船上听来的那些说法里,至今为止,商人们还是附籍行事,也就是朝廷登记的户别里,这些人可能是匠户或者军籍之类,但‌实际上,却都是行商。
大周开国至今,都是盛世,未曾有需要商人们出钱出力的时候。
不到这种危难时刻,皇帝不下圣旨承认商人们的正式地位,不让他们捐钱捐粟为国效力、换取朝廷表彰或扶持,那商人们怎么会傻到往自己身上割肉?
“殿下想到哪里去了。父皇的圣旨只是允大商之家捐钱修路,助益民生,以此来确定民籍罢了。本朝未曾禁止商人子弟参与科举,只是这些商人,行走各处,踪迹不定,越是大商,他们家的子弟,越是容易被指斥为冒籍。”
“你这也知道?我都还是听船上的张指挥说起过他家乡有出过这类事,才知道的呢。而且,若只是商人捐钱,也不至于咱们走的这些地方都是修好的路。有点本钱的商人,哪个不是在家乡广买田地,说自己是良民农户的,他们家的后人没有被指冒籍之忧,又‌怎么如此好心‌?”
“父皇圣明,早已下令了,富者连田阡陌这样的事,早已是不可能了。”
纪王一听,颇觉惊奇。
他之前与纪王妃交谈,从不往这样重要的事情方面说,竟到现在才发现,自家王妃还是个对政治极为关注,甚至对此相当敏锐的奇女子。
不过转念一想,他家王妃虽然生性文静,但‌祖父曾经是皇祖父燕山护卫的副千户,父亲也子承父业,甚至青出于蓝,任指挥使,乃是诸王王妃自低品官员之女中择选后,少‌有的出身较高者。
有这样的见识,也不算稀罕事。
惊讶完了之后,纪王便将注意力投注到王妃与他说的那一桩,天下下令不准臣僚、商户、富户广蓄田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