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秦云的武学资质,马钰就不多提了。秦云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已经让马钰惊奇万分了。
大凡练功之人,无不从小练起,人最适合练功的年龄为五至十五岁。而秦云二十三岁开始修行武道,虽然经过脱胎换骨,可是毕竟为时已晚,经脉已经成型,上乘武功只怕是终生无缘了。虽然秦云现在的内气已经诞生,可是一直无法正式成型,这也是他的内力一直未进入三流境界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云在进入瓶颈之后,开始翻阅大量的道家典籍。道家典籍中蕴含先人的智慧结晶,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何况他如今修行的全真心法乃是道家正宗玄功,想要把这样的功法修行到巅峰,不通读道家典籍,理解道家真意,那怎么可能。
藏经阁在后院依山而建,背靠深涧,地势险要。但是里面多为道藏,也有一些儒、佛书籍,倒是不禁人前往,马钰反而希望教内有着更多的人领悟道家之妙。
有一段时间,秦云整天在藏经阁内抄录,整理,念诵,揣摩,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状态当中。也就是那个时候,马钰看到了秦云,对于秦云的情况感到满意。
王重阳天纵奇才,融道、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经典。
故此,全真为三教集大成者,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五千言为老子之作,博大精深,打开看时第一句倒也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再往下看去,渐渐艰涩难懂,好在秦云翻阅时发觉字里行间有着细小的字句注释,显然是有人读经时所作,这才勉强看下去。待到他深入看下去,却逐渐为其中的睿智所折服,不住地拍案赞赏,老子名垂数千年,果非幸致。而注释却也简白易懂,描绘深刻,颇有意境。秦云原文、译文交相查看,不断为字里行间的深刻道理所折服。字字玄玄,句中含有奥妙,让他心潮起伏。这其中虽是诸多玄虚之说,但仍有一丝丝道气流传,让秦云感慨不已,对于道家玄学又有了一番新的见识。
有时兴致所至,秦云干脆找了笔墨,边读边临摹,读书练字两不误。如此这番下来,他的学识、书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连心境也开始清净下来,原本心中偶尔返起的一丝暴虐之念也渐渐的消弭于无。
至于说为什么不去古墓寻找易筋锻骨篇,且不说秦云对于如何进入古墓不得所法,就是想要进入古墓的范围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古墓范围之外,时不时的还有着全真教的弟子们四处巡逻。
山上的日子冷清而孤寂,秦云数次遥望后山,见到那树林那边古墓炊烟袅袅升起,却始终没有看到过任何人出现,也没有想到任何办法进入。过得数月,秦云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专心研究道家典籍和修炼全真武学。
或许因为感悟了道家意境,秦云心中不慌不忙,白日于藏经阁沉浸于书籍的海洋,晚上则打坐练气,心神两忘。虽受经脉所限,内功没多大进步,但基础却打得无比扎实。间或练习全真剑法和全真长拳,虽腿脚不如那些从小入门者灵活,但武学基础再一步的扎实,循序渐进的提升着。
马钰看在眼里,对于秦云的宠辱不惊的心境再次感到满意。不说马钰,就连其他全真六子看到这种情况,也在为秦云的情况感到叹息,心中有着一丝的怜悯。
只是秦云,甚至是全真七子都不知道的是,秦云体内的经脉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
原来,全真心法中正平和,无走火入魔之忧,又有着牵引天地灵气入体的玄妙。而秦云的举止正好符合道家内功的法门,不知不觉中,秦云的内力在他沉浸道藏的时候,内息也在不停地运行。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纵在睡梦之中,也是练功不辍。内力自动流转,即使经脉阻碍再大,也会顽强的穿过,自成周天,就好比滴水石穿。
秦云苦练十余年的精纯内力,一遍又一遍的冲击经脉,经脉不断拓宽。而经脉经此磨合,韧性极大,如此远胜于高手运功强行打通经脉,实为因祸得福。而秦云每日沉静于道藏,心境正好与所学的道家玄门内功相合,自然更是事半功倍。这也托了他体质强劲的福,要是换了一般人如此发了狂的练,身体承受不住内力冲击经脉的破坏,只怕已经是暗伤处处了。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眨眼间秦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大半年了。
这天,秦云正在打着全真长拳。这半年来,秦云日日练拳,通读道藏,对于这全真长拳的理解已经不下于一般的全真三代弟子了,甚至犹有胜出,跟那些修炼了几十年的全真精英弟子相当。
武功不是一门可以高效快速化的东西,它就是靠一年四季日夜不间断的勤练苦修以及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够逐步提高的。领悟虽然也很重要,但悟性再高,功力始终上不去,那也只能是眼高手低,没有什么大用。
秦云手脚齐动,时而舒缓如磨,时而轻盈如羽,招式连环,如行云流水,一呼一吸,气息流转,有嗡嗡轻吟之声,很是玄妙。随着拳法的不断施展,秦云感觉四肢百骸渐渐发热,一股股气血充盈体内,拳脚中刚猛之处,一拳打出,风声呼啸,气流翻卷,柔和处绵绵泊泊,无声无息。
一百零八式全真长拳打完,秦云浑身湿腻腻的,毛孔中的丝丝杂质都被淬炼出来,他越发感觉浑身通透如玉,神清气爽。
大凡练功之人,无不从小练起,人最适合练功的年龄为五至十五岁。而秦云二十三岁开始修行武道,虽然经过脱胎换骨,可是毕竟为时已晚,经脉已经成型,上乘武功只怕是终生无缘了。虽然秦云现在的内气已经诞生,可是一直无法正式成型,这也是他的内力一直未进入三流境界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云在进入瓶颈之后,开始翻阅大量的道家典籍。道家典籍中蕴含先人的智慧结晶,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何况他如今修行的全真心法乃是道家正宗玄功,想要把这样的功法修行到巅峰,不通读道家典籍,理解道家真意,那怎么可能。
藏经阁在后院依山而建,背靠深涧,地势险要。但是里面多为道藏,也有一些儒、佛书籍,倒是不禁人前往,马钰反而希望教内有着更多的人领悟道家之妙。
有一段时间,秦云整天在藏经阁内抄录,整理,念诵,揣摩,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状态当中。也就是那个时候,马钰看到了秦云,对于秦云的情况感到满意。
王重阳天纵奇才,融道、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经典。
故此,全真为三教集大成者,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五千言为老子之作,博大精深,打开看时第一句倒也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再往下看去,渐渐艰涩难懂,好在秦云翻阅时发觉字里行间有着细小的字句注释,显然是有人读经时所作,这才勉强看下去。待到他深入看下去,却逐渐为其中的睿智所折服,不住地拍案赞赏,老子名垂数千年,果非幸致。而注释却也简白易懂,描绘深刻,颇有意境。秦云原文、译文交相查看,不断为字里行间的深刻道理所折服。字字玄玄,句中含有奥妙,让他心潮起伏。这其中虽是诸多玄虚之说,但仍有一丝丝道气流传,让秦云感慨不已,对于道家玄学又有了一番新的见识。
有时兴致所至,秦云干脆找了笔墨,边读边临摹,读书练字两不误。如此这番下来,他的学识、书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连心境也开始清净下来,原本心中偶尔返起的一丝暴虐之念也渐渐的消弭于无。
至于说为什么不去古墓寻找易筋锻骨篇,且不说秦云对于如何进入古墓不得所法,就是想要进入古墓的范围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古墓范围之外,时不时的还有着全真教的弟子们四处巡逻。
山上的日子冷清而孤寂,秦云数次遥望后山,见到那树林那边古墓炊烟袅袅升起,却始终没有看到过任何人出现,也没有想到任何办法进入。过得数月,秦云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专心研究道家典籍和修炼全真武学。
或许因为感悟了道家意境,秦云心中不慌不忙,白日于藏经阁沉浸于书籍的海洋,晚上则打坐练气,心神两忘。虽受经脉所限,内功没多大进步,但基础却打得无比扎实。间或练习全真剑法和全真长拳,虽腿脚不如那些从小入门者灵活,但武学基础再一步的扎实,循序渐进的提升着。
马钰看在眼里,对于秦云的宠辱不惊的心境再次感到满意。不说马钰,就连其他全真六子看到这种情况,也在为秦云的情况感到叹息,心中有着一丝的怜悯。
只是秦云,甚至是全真七子都不知道的是,秦云体内的经脉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
原来,全真心法中正平和,无走火入魔之忧,又有着牵引天地灵气入体的玄妙。而秦云的举止正好符合道家内功的法门,不知不觉中,秦云的内力在他沉浸道藏的时候,内息也在不停地运行。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纵在睡梦之中,也是练功不辍。内力自动流转,即使经脉阻碍再大,也会顽强的穿过,自成周天,就好比滴水石穿。
秦云苦练十余年的精纯内力,一遍又一遍的冲击经脉,经脉不断拓宽。而经脉经此磨合,韧性极大,如此远胜于高手运功强行打通经脉,实为因祸得福。而秦云每日沉静于道藏,心境正好与所学的道家玄门内功相合,自然更是事半功倍。这也托了他体质强劲的福,要是换了一般人如此发了狂的练,身体承受不住内力冲击经脉的破坏,只怕已经是暗伤处处了。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眨眼间秦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大半年了。
这天,秦云正在打着全真长拳。这半年来,秦云日日练拳,通读道藏,对于这全真长拳的理解已经不下于一般的全真三代弟子了,甚至犹有胜出,跟那些修炼了几十年的全真精英弟子相当。
武功不是一门可以高效快速化的东西,它就是靠一年四季日夜不间断的勤练苦修以及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够逐步提高的。领悟虽然也很重要,但悟性再高,功力始终上不去,那也只能是眼高手低,没有什么大用。
秦云手脚齐动,时而舒缓如磨,时而轻盈如羽,招式连环,如行云流水,一呼一吸,气息流转,有嗡嗡轻吟之声,很是玄妙。随着拳法的不断施展,秦云感觉四肢百骸渐渐发热,一股股气血充盈体内,拳脚中刚猛之处,一拳打出,风声呼啸,气流翻卷,柔和处绵绵泊泊,无声无息。
一百零八式全真长拳打完,秦云浑身湿腻腻的,毛孔中的丝丝杂质都被淬炼出来,他越发感觉浑身通透如玉,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