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闽安之失(1/2)
闽安距离福州八十里,直接威胁到福建的省会。驻守闽安的郑军以前提督黄廷为总督,王秀奇为总制,其中陈斌的护卫前镇守卫罗星塔一带,陈泽的护卫中镇作为水师,守卫闽江河道。
郑成功占领浙江的台州之后,考虑到闽安的防御力量过于薄弱,便调拔护卫左镇杜辉、援剿后镇林明协守闽安镇。
虽然闽安的防御力量得到部分的增强,但是郑成功仍然低估了清军收复闽安镇的决心,因为闽安控制闽江的出海口,是省会福州的门户,只要郑军控制闽安,福州始终在郑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新上任的清闽浙总督李率泰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此人是汉军正蓝旗,身经百战,早年追随皇太极征察哈尔、朝鲜、锦州,清军入关后,参加过平李自成及平定江南的战争,他对浙闽一带相当熟悉,曾追随博洛征浙江、福建,后来又在广东与李定国交过手,挫败过李定国的进攻。据史料纪载,李率泰\"有方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
郑成功兵出浙江后,李率泰认为这是拔除闽安的最佳时机。
他制定了一个水陆合击的战略,他先收集船只,以清将土赖为水师指挥官,这支水师并非以水战擅长,而是以陆战擅长,其目的是通过水路进攻罗星塔一带的郑军驻兵,这支部队全副铁甲装备,又称为\"铁兵”,与护国岭中被郑军重创的阿格商的军队一样。
在陆师上,以清宁海将军郎赛为指挥,为了稳操胜券,李率泰制订了一个虽然耗时缓慢,却极有效的方法,他调集了一万多名民夫,在八月中旬时,从福州城东的鼓山开始,开筑新路,目的是为了将火炮运抵前线。由于开路进展比较慢,从八月中旬到九月十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推进到距福州仅有八十里的闽安镇。
在这一段时间里,郑成功对闽安的安全仍然十分忧虑,除了增派两镇的兵力协防闽安之外,他还指示一股由林忠指挥的泉州一带抗清义勇军,进袭永福县,以牵制福州方向的清军向东面的闽安发动攻击。
林忠攻破永福县上,杀死城内的县官与守将。李率泰派军前往救援,当时调派郑军降将黄梧的军队,但是黄梧的军队并没有如期赶到,这不禁引起李率泰的怀疑,因此将黄梧的部队尽编入八旗军下,黄梧成为一个光杆司令。黄梧此时那是后悔了,便想着重新投奔郑成功,可是最后这位建议掘郑成功祖坟的人,被郑成功拒之门外了。
不过林忠对永福的进攻,并没有改变李率泰向东进攻的决心。郑成功派出负责传递文书的官员徐日彩到闽安镇,与镇守闽安的军事长官黄廷商议机宜,并且交待徐日彩,如果清军有进攻的动向,必须立即上报,以便及时派遣增援部队。
黄廷与诸将商议,认为在陆路上,闽安的防守据点最重要的有两处,分别是烟炖寨与镇后寨。烟炖寨四面险峻,清军的火炮在此难以施展威力,只有山寨北部山腰处有一条路,可容一百多号人,若果敌军从这里进犯,我军既在此布下地雷阵,又安排余程的右镇守卫,所以烟炖寨可保无虞。与烟纯寨相邻的镇后寨,也同时是四面险阻,只有寨西有一条山路可通,可容三五百人,这里的守御比较弱,已经调遣神威营协助防守。
黄廷等人判断,如果清军攻击烟炖寨,那余程的右镇便可以支援,如果清军攻击镇后寨,那么神威营可以增援。
至于水路方面,黄廷等人认为,在闽安镇的河口处,水流较急,且涡流多,清军的舰只不能列阵通过,而且郑军水师处于东北上风向,占据有地理上的优势。综上所述,黄廷认为无论是陆战与水战,郑军都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似乎用不着郑成功南下增援。
徐日彩将黄廷等将领的分析写成一份报告,驰送郑成功。
郑成功看到这份报告后,大惊失色,马上召集高级军事将领讨论,郑成功说道:“以此方案提调,闽安镇危矣。李率泰颇能知兵,陆上开路,水上调集梢船,必定将水陆全力协攻。闽安镇数个山寨,李率泰必分兵齐出,使山寨间首尾不能相应,岂有只攻击一个山寨,让我得以全力堵御的道理呢?且我军没有游兵作为机动应援,而是使用守兵移动往来,军心容易惊惶失措。清虏探得我虚实后,必采取声东击西,使我奔驰不暇,坐受其困。”
郑成功敏锐地发现黄廷的防御计划非常不切实际,他面临的对手乃是作战经验丰富、富有谋略的清军名将李率泰,黄廷计划建立在不合理的推测之上,他预想清军攻击一处营寨时,另一处营寨实施救援,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在防御上,没有设置机动部队,一旦清军实施声东击西的战术,营寨将迅速被击破。
在水路防守上,黄廷更是犯下大错,郑成功分析说:“至于水师,本是我之长技,理应先发制胜,岂能等待敌船进抵河口,若至河口处,则反客为主,敌船顺流直出,将如何抵敌?”既然郑军在水师上比清军占有优势,理所应该先发制人,而黄廷却采取坐等清军进攻的保守战术,实是犯下兵家大忌。
郑成功对闽安诸将领的决策深感不安,他马上下令:“尔等速集兵马,由陆路至楚门所下船往援,率泰行兵来攻,若是在二十日后,则援及无虞,若虑我兵知援,二十日内来来攻,则危矣。”
闽安战况危急,郑成功已经一眼洞察出闽安郑军防御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他急令甘辉驰援闽安水师,由左、右戎旗镇驰援闽安陆师,走陆路日夜兼程。郑成功也放弃对浙江的经略,督师沿海路南下。
可是已经迟了。
就在郑成功收到徐日彩的报告时,清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九月十日,清军陆师抵达闽安辖内烟炖寨的山脚。十四日,清军水、陆两军齐头并进发动攻击,情形的发展正如郑成功所料及的那样,郑军在防御上出现巨大的失误,终于被清军抓住弱点,一举击破。
郑成功占领浙江的台州之后,考虑到闽安的防御力量过于薄弱,便调拔护卫左镇杜辉、援剿后镇林明协守闽安镇。
虽然闽安的防御力量得到部分的增强,但是郑成功仍然低估了清军收复闽安镇的决心,因为闽安控制闽江的出海口,是省会福州的门户,只要郑军控制闽安,福州始终在郑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新上任的清闽浙总督李率泰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此人是汉军正蓝旗,身经百战,早年追随皇太极征察哈尔、朝鲜、锦州,清军入关后,参加过平李自成及平定江南的战争,他对浙闽一带相当熟悉,曾追随博洛征浙江、福建,后来又在广东与李定国交过手,挫败过李定国的进攻。据史料纪载,李率泰\"有方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
郑成功兵出浙江后,李率泰认为这是拔除闽安的最佳时机。
他制定了一个水陆合击的战略,他先收集船只,以清将土赖为水师指挥官,这支水师并非以水战擅长,而是以陆战擅长,其目的是通过水路进攻罗星塔一带的郑军驻兵,这支部队全副铁甲装备,又称为\"铁兵”,与护国岭中被郑军重创的阿格商的军队一样。
在陆师上,以清宁海将军郎赛为指挥,为了稳操胜券,李率泰制订了一个虽然耗时缓慢,却极有效的方法,他调集了一万多名民夫,在八月中旬时,从福州城东的鼓山开始,开筑新路,目的是为了将火炮运抵前线。由于开路进展比较慢,从八月中旬到九月十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推进到距福州仅有八十里的闽安镇。
在这一段时间里,郑成功对闽安的安全仍然十分忧虑,除了增派两镇的兵力协防闽安之外,他还指示一股由林忠指挥的泉州一带抗清义勇军,进袭永福县,以牵制福州方向的清军向东面的闽安发动攻击。
林忠攻破永福县上,杀死城内的县官与守将。李率泰派军前往救援,当时调派郑军降将黄梧的军队,但是黄梧的军队并没有如期赶到,这不禁引起李率泰的怀疑,因此将黄梧的部队尽编入八旗军下,黄梧成为一个光杆司令。黄梧此时那是后悔了,便想着重新投奔郑成功,可是最后这位建议掘郑成功祖坟的人,被郑成功拒之门外了。
不过林忠对永福的进攻,并没有改变李率泰向东进攻的决心。郑成功派出负责传递文书的官员徐日彩到闽安镇,与镇守闽安的军事长官黄廷商议机宜,并且交待徐日彩,如果清军有进攻的动向,必须立即上报,以便及时派遣增援部队。
黄廷与诸将商议,认为在陆路上,闽安的防守据点最重要的有两处,分别是烟炖寨与镇后寨。烟炖寨四面险峻,清军的火炮在此难以施展威力,只有山寨北部山腰处有一条路,可容一百多号人,若果敌军从这里进犯,我军既在此布下地雷阵,又安排余程的右镇守卫,所以烟炖寨可保无虞。与烟纯寨相邻的镇后寨,也同时是四面险阻,只有寨西有一条山路可通,可容三五百人,这里的守御比较弱,已经调遣神威营协助防守。
黄廷等人判断,如果清军攻击烟炖寨,那余程的右镇便可以支援,如果清军攻击镇后寨,那么神威营可以增援。
至于水路方面,黄廷等人认为,在闽安镇的河口处,水流较急,且涡流多,清军的舰只不能列阵通过,而且郑军水师处于东北上风向,占据有地理上的优势。综上所述,黄廷认为无论是陆战与水战,郑军都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似乎用不着郑成功南下增援。
徐日彩将黄廷等将领的分析写成一份报告,驰送郑成功。
郑成功看到这份报告后,大惊失色,马上召集高级军事将领讨论,郑成功说道:“以此方案提调,闽安镇危矣。李率泰颇能知兵,陆上开路,水上调集梢船,必定将水陆全力协攻。闽安镇数个山寨,李率泰必分兵齐出,使山寨间首尾不能相应,岂有只攻击一个山寨,让我得以全力堵御的道理呢?且我军没有游兵作为机动应援,而是使用守兵移动往来,军心容易惊惶失措。清虏探得我虚实后,必采取声东击西,使我奔驰不暇,坐受其困。”
郑成功敏锐地发现黄廷的防御计划非常不切实际,他面临的对手乃是作战经验丰富、富有谋略的清军名将李率泰,黄廷计划建立在不合理的推测之上,他预想清军攻击一处营寨时,另一处营寨实施救援,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在防御上,没有设置机动部队,一旦清军实施声东击西的战术,营寨将迅速被击破。
在水路防守上,黄廷更是犯下大错,郑成功分析说:“至于水师,本是我之长技,理应先发制胜,岂能等待敌船进抵河口,若至河口处,则反客为主,敌船顺流直出,将如何抵敌?”既然郑军在水师上比清军占有优势,理所应该先发制人,而黄廷却采取坐等清军进攻的保守战术,实是犯下兵家大忌。
郑成功对闽安诸将领的决策深感不安,他马上下令:“尔等速集兵马,由陆路至楚门所下船往援,率泰行兵来攻,若是在二十日后,则援及无虞,若虑我兵知援,二十日内来来攻,则危矣。”
闽安战况危急,郑成功已经一眼洞察出闽安郑军防御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他急令甘辉驰援闽安水师,由左、右戎旗镇驰援闽安陆师,走陆路日夜兼程。郑成功也放弃对浙江的经略,督师沿海路南下。
可是已经迟了。
就在郑成功收到徐日彩的报告时,清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九月十日,清军陆师抵达闽安辖内烟炖寨的山脚。十四日,清军水、陆两军齐头并进发动攻击,情形的发展正如郑成功所料及的那样,郑军在防御上出现巨大的失误,终于被清军抓住弱点,一举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