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桢给一众官员开出的俸禄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例如赵霆这样的内阁右仆射,正三品的大员,月俸也才三百贯。
赵宋一个正五品的京朝官,每月领到手的添支钱,都不止三百贯。
赵霆都如此,像知县、主簿这样七品以下的官儿,俸禄就更少了,只有五六十贯。
这点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但要说想过的多好,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更别提官员之间人情来往,邀请宾客等等,花销不在少数。
但因班子刚刚搭建,韩桢又摆明了要打击贪官污吏,所以没人敢说甚么,也没人敢贪污。
一年两年倒还好,可时间一长,难保有的官员就忍住了,开始想法子搞钱了。
还是那句话,高薪不一定养廉,但低薪是一定养不了廉的。
商股制配合督察处,就是韩桢应对官员贪腐的法子。
打开木匣子,韩桢从中拿出两个琉璃杯。
众人的目光,顿时被琉璃杯吸引。
在次品的衬托下,用新法烧制出来的琉璃杯,显得异常出众。
杯身轻薄,明亮纯净,远远看去根本看不到丝毫气泡。
韩桢不急不缓地问道:“诸位觉得,这个琉璃杯,应当作价几何?”
“简直巧夺天工。”
刘宓啧啧称奇,估算道:“微臣觉得,这样的琉璃杯,不下百贯钱。”
话音刚落,就见赵霆反驳道:“刘尚书此言差矣,前几年本官曾在东京城一家铺子里,看到过一款相似的酒盏,不过材质乃是水晶雕刻而成,不管是其色泽还是油润,都不及这个琉璃杯,即便如此,卖价也高达八百余贯。”
“因此本官觉得,作价千贯较为合适。”
在座的一众文臣,大多都是穷鬼。
这里所说的穷鬼,是与东京城的富商与官员比。
最有钱的,当属赵霆和刘宓,毕竟他二人以往贪污了不少钱,也见过大世面,所以比较有发言权。
例如赵霆这样的内阁右仆射,正三品的大员,月俸也才三百贯。
赵宋一个正五品的京朝官,每月领到手的添支钱,都不止三百贯。
赵霆都如此,像知县、主簿这样七品以下的官儿,俸禄就更少了,只有五六十贯。
这点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但要说想过的多好,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更别提官员之间人情来往,邀请宾客等等,花销不在少数。
但因班子刚刚搭建,韩桢又摆明了要打击贪官污吏,所以没人敢说甚么,也没人敢贪污。
一年两年倒还好,可时间一长,难保有的官员就忍住了,开始想法子搞钱了。
还是那句话,高薪不一定养廉,但低薪是一定养不了廉的。
商股制配合督察处,就是韩桢应对官员贪腐的法子。
打开木匣子,韩桢从中拿出两个琉璃杯。
众人的目光,顿时被琉璃杯吸引。
在次品的衬托下,用新法烧制出来的琉璃杯,显得异常出众。
杯身轻薄,明亮纯净,远远看去根本看不到丝毫气泡。
韩桢不急不缓地问道:“诸位觉得,这个琉璃杯,应当作价几何?”
“简直巧夺天工。”
刘宓啧啧称奇,估算道:“微臣觉得,这样的琉璃杯,不下百贯钱。”
话音刚落,就见赵霆反驳道:“刘尚书此言差矣,前几年本官曾在东京城一家铺子里,看到过一款相似的酒盏,不过材质乃是水晶雕刻而成,不管是其色泽还是油润,都不及这个琉璃杯,即便如此,卖价也高达八百余贯。”
“因此本官觉得,作价千贯较为合适。”
在座的一众文臣,大多都是穷鬼。
这里所说的穷鬼,是与东京城的富商与官员比。
最有钱的,当属赵霆和刘宓,毕竟他二人以往贪污了不少钱,也见过大世面,所以比较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