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此一时彼一时(2/5)
“当初内迁的突厥部落也不少,以颉得本部为主,那时朝廷对于如何处置他们,也是分歧很大的,宰相大臣们有四五种意见,比如魏相国就坚持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绝不能接纳这些人,更不能将他们内迁安置,否则早晚要成祸端,坚持要把突厥人赶到塞外甚至漠北去,”
武怀义当然也知晓一些,当初确实争的比较厉害。
最后皇帝还是将不少突厥部落内迁安置,一些是迁到长城内,一些则更是迁到了河北中原内地,还有一些则是在河套等地安置,
至于如郁射设、苏尼失、突利等这些还保存完整且向大唐表示效忠的部落,则是让他们迁到阴山外,设立都督府,羁縻自治,对突利、苏尼失等汗、设,还都册封郡王、授封都督等。
就算站在如今来看当时的决定,李世民的处置也不算错。
毕竟当时大唐形势还不算好,打赢DTZ擒灭颉利,也是有几分军事冒险的,DTZ实力仍很强,
所以李世民考虑各方因素,还是以保证胜利果实为主,采取安抚突厥的策略。
回头来看,李世民的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颉利被擒入京后,DTZ被大唐瓦解,群龙无首,也因朝廷的优抚安置,各部也都没有再反叛,有也仅是些零散的。
大唐北疆安稳多年,
甚至不少突厥铁勒部众内迁后,放牧屯田,还为大唐边疆恢复做了不少贡献呢。
只是转眼六七年过去,
形势又不一样了。
六七年不打仗,不少突厥部落也是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甚至人丁增长很迅速,实力渐强。
而另一方面,大唐立国近二十年,也迅速在恢复,人口繁衍,丁口滋生,结果就是对土地需求也在增加,
再一个就是在边疆和内地安置突厥人的地方,汉人和突厥人的矛盾在增加,以前边疆战乱等原因,没什么人口,朝廷就算安置突厥人,也没什么影响。
可现在汉人也不断往边地移民,这冲突就增多了。
这种矛盾以后只会越来越厉害,
李世民那天就跟武怀玉直言,说以前他觉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但现在他想法变了,说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前后两种态度,倒不是什么反复,而是形势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政策自然也不同。
贞观四年时,大唐就算把颉利擒入长安,可DTZ仍然是实力强大,对大唐极具威胁,不能逼的太紧,得抚。
而到了如今,DTZ已经彻底衰弱,大唐则越发强大,DTZ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了。
“这次让DTZ复国,其实也是要解决一些当初的遗留问题。”
武怀义当然也知晓一些,当初确实争的比较厉害。
最后皇帝还是将不少突厥部落内迁安置,一些是迁到长城内,一些则更是迁到了河北中原内地,还有一些则是在河套等地安置,
至于如郁射设、苏尼失、突利等这些还保存完整且向大唐表示效忠的部落,则是让他们迁到阴山外,设立都督府,羁縻自治,对突利、苏尼失等汗、设,还都册封郡王、授封都督等。
就算站在如今来看当时的决定,李世民的处置也不算错。
毕竟当时大唐形势还不算好,打赢DTZ擒灭颉利,也是有几分军事冒险的,DTZ实力仍很强,
所以李世民考虑各方因素,还是以保证胜利果实为主,采取安抚突厥的策略。
回头来看,李世民的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颉利被擒入京后,DTZ被大唐瓦解,群龙无首,也因朝廷的优抚安置,各部也都没有再反叛,有也仅是些零散的。
大唐北疆安稳多年,
甚至不少突厥铁勒部众内迁后,放牧屯田,还为大唐边疆恢复做了不少贡献呢。
只是转眼六七年过去,
形势又不一样了。
六七年不打仗,不少突厥部落也是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甚至人丁增长很迅速,实力渐强。
而另一方面,大唐立国近二十年,也迅速在恢复,人口繁衍,丁口滋生,结果就是对土地需求也在增加,
再一个就是在边疆和内地安置突厥人的地方,汉人和突厥人的矛盾在增加,以前边疆战乱等原因,没什么人口,朝廷就算安置突厥人,也没什么影响。
可现在汉人也不断往边地移民,这冲突就增多了。
这种矛盾以后只会越来越厉害,
李世民那天就跟武怀玉直言,说以前他觉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但现在他想法变了,说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前后两种态度,倒不是什么反复,而是形势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政策自然也不同。
贞观四年时,大唐就算把颉利擒入长安,可DTZ仍然是实力强大,对大唐极具威胁,不能逼的太紧,得抚。
而到了如今,DTZ已经彻底衰弱,大唐则越发强大,DTZ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了。
“这次让DTZ复国,其实也是要解决一些当初的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