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长安城啊,这城门楼子真大,跟座山似的!”

      “这城墙真高,还包砖类!”

      “这城里的道路真宽真平坦,比咱村里打麦场都宽类!”

      年轻的狗剩抓着祖父刘宝福的手,眼里满是震撼。

      “站住,过所?”

      城门口,一名守城官兵喝住了要跟着车马往里进的祖孙俩,那士兵高大魁梧壮硕,身披铁甲矗立如铁塔,手持丈八步槊一声喝,狗剩一个激灵直接吓哭了。

      刘宝福顾不得安慰孙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这是来京城前,特意请村正帮忙担保,请里正到县里户曹开的过所。

      薄薄一张纸,花费许多人情,但没有这张纸,他连县都出不去,更别说进长安城。

      在家千般好,出外万般难。

      这年头,离乡二十里,就得有关系有身份,否则寸步难行。

      城门官翻看了一下,“宜州同官县来京投亲?”

      “投谁?”

      “投我们村狗蛋,他是我侄儿,”

      “长安灯火万家,谁知狗蛋是谁?住哪坊,什么身份?”

      “他是常贡进士嘞,天大的才子,”老汉说着。

      “在长安进士一点不稀奇,我大唐科举常贡六科,秀才第一,明经其次,进士科只排第三,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等,进士也还有甲乙二科,进士录取也只是授从九品下出身而已,那个刘进士可还在京城,铨选授予何职?”

      在刘宝福老家村民眼里的文曲星下凡的大才子,在长安的城门守兵眼里,也根本算不得什么。

      进士还不如明经呢,明经丁等都授从九品上。

      刘宝福于是站在那里思索着,回忆着,许久终于在那守城兵不耐烦中想起来了,“做官了的,做官了,是正字。”

      “秘书省正字还是弘文馆正字,还是司经局正字,或是崇文馆正字?”

      老头哪知还有这么多正字。

      “那你知道他住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