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不齐,兵甲未满。

    宋江仓促进兵,必定征程多艰。

    后虽打下几座城,却因就地征粮征兵,遭遇江南百姓抗拒,与方腊僵持于苏杭。

    不说宋江、方腊对峙,话接群雄赶赴沁州。

    中秋节后不久,萧让领了告身后发先至。

    他的职位是沁源县尉,此时曹正代理尽职尽责。

    甚至由于他是杨长旧部,县中大半官吏直接越过知县,直接找他汇报日常工作,这样间接架空了沁源知县。

    官大一级压死人,杨长又有扳倒方绅、蔡京战绩,那沁源知县本是买官上位,个人能力并不突出,哪敢去捋杨长虎须?

    捞不到钱,握不了权。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平阳不停有百姓涌入,沁源县人口户数激增,这是不小的政绩。

    争不过只能熬,平平安安熬走杨长,或者等到三年任期满,再走门路往上升迁。

    今年花出去的钱,总有一天会收回。

    沁源县的特殊情况,让杨长生出一个灵感,即让自己人架空各县,为起事偷偷蓄积能量。

    而沁州其余三县,并没有重要职位空缺,架空只能想别的方法,即通过州上大肆立项搞建设,将各县的财政结余全部用光,从行政府库转移至军中府库。

    虽然是左手倒右手,但沁州军队全是杨长心腹,这样操作既合理合法,又不会让朝廷看出异心,最多让人攻讦巧立名目敛财。

    杨长对此根本不在乎,大宋各州都会征收代役钱,这钱起初是为了免去徭役,但执行到后面成了固定税种,即交了钱一样要承担徭役。

    沁州代役钱是事实,但却不让百姓承担徭役,这已经算得上变相惠民,平阳府不停有百姓逃来,最主要也是这个政策。

    百姓靠天吃饭,靠力气刨地种粮,一旦被官府抽走青壮,粮食产量必然减少,很多时候从此积贫积弱,更有甚者直接成为流民。

    杨长想大规模立项搞建设,全部都是有利民生的好事,言官便想参奏也会掂量。

    而大规模立项搞建设,一定会频繁涉及与各县交流,相关记录留底的文书等工作,会让州府衙门空前繁忙。

    所以萧让来得正及时,杨长用借调名义留下他,并知会沁源县暂时照旧。

    沁源知县已经‘摆烂’,根本不在乎谁来当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