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给你点好处(2/3)
而作为穿越者的朱允熥,更是知道读书的好处,所以也格外看重。
“今天,孤叫你们来,就想和你们说说,这考课法!”
众人听了,先按耐住心里的诧异,仔细的思索起来。
“孤看了下去年各地科考的名单奏折,江南之地暂且不说,北方各省,有的州府连续几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是何原因?”
“臣启奏殿下!”刘三吾起身拱手说道,“早在前元之时,北方各地就学风没落,虽说国朝以来,朝廷在各地设立官学,可读书一事非朝夕之功。而且,和江南相比,北方除官学外,少有名师学堂,所以生员难免良莠不齐!”
教育是一件需要高额投入的事,江南文风千百年来,都要高过别处。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
大元末年北方连年战乱,各地又不像江南许多望族那样,请名师建学堂,就没有那么多的读书种子。
这种差别在各地的秀才举人上还算不大,但是在进士层面上,却是江南遥遥领先。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没有名师,朝廷就派遣名师。”朱允熥开口说道,“子不教父之过,学生考不中老师也有错。一任教谕的任期是九年,可是九年之内,国家投入了那么多,他却连个举人都教不出来,也说不过去!”
说着,朱允熥又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读书的风气可以慢慢培养,但不能把读书的风气不好,或者生员的底子不好,当作理由。”
“孤和皇爷爷合计了一下,设考课法。各地的教谕,以县开始,九年任期为限。若任期内,有生员二十之县学,考取三名举人为优,教谕升用。”
“考取举人两名,不升不降,但是连两个举人都教不出来的,降职别用!”
“州学每州是三十人,九年考取六人为优,三人为中等,三人以下,教谕降职别用!”
“府学四十人,九年考九人则优,四人以下降职别用!”
“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沉默半晌,考课法其实古已有之。国家看重科举,自然会狠抓教育。那些不称职的教谕,自然是要革除再选贤能的。
“臣赞同!”刘三吾先开口道。
“臣附议!”吏部尚书凌汉道,“为国取才,乃百年大计。能者上,庸者下,理当如此!”
看众人都点头赞同,朱允熥继续笑道,“方才刘学士说,北方各省官学缺少名师教导,这个孤也略有耳闻。江南的名师,不愿意去北方讲学,官学又拿不出那么钱来,请名师教导。”
说着,朱允熥一笑,看看众臣,“所以孤已上奏过皇爷爷,今年开始,无论南北,各地的县学都要多拨款,用于请名师,建书院,造福学子!”
顿时,众文臣狂喜。
国家扶持教育,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行文字教化,正是儒家正统读书人的理想。
“今天,孤叫你们来,就想和你们说说,这考课法!”
众人听了,先按耐住心里的诧异,仔细的思索起来。
“孤看了下去年各地科考的名单奏折,江南之地暂且不说,北方各省,有的州府连续几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是何原因?”
“臣启奏殿下!”刘三吾起身拱手说道,“早在前元之时,北方各地就学风没落,虽说国朝以来,朝廷在各地设立官学,可读书一事非朝夕之功。而且,和江南相比,北方除官学外,少有名师学堂,所以生员难免良莠不齐!”
教育是一件需要高额投入的事,江南文风千百年来,都要高过别处。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
大元末年北方连年战乱,各地又不像江南许多望族那样,请名师建学堂,就没有那么多的读书种子。
这种差别在各地的秀才举人上还算不大,但是在进士层面上,却是江南遥遥领先。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没有名师,朝廷就派遣名师。”朱允熥开口说道,“子不教父之过,学生考不中老师也有错。一任教谕的任期是九年,可是九年之内,国家投入了那么多,他却连个举人都教不出来,也说不过去!”
说着,朱允熥又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读书的风气可以慢慢培养,但不能把读书的风气不好,或者生员的底子不好,当作理由。”
“孤和皇爷爷合计了一下,设考课法。各地的教谕,以县开始,九年任期为限。若任期内,有生员二十之县学,考取三名举人为优,教谕升用。”
“考取举人两名,不升不降,但是连两个举人都教不出来的,降职别用!”
“州学每州是三十人,九年考取六人为优,三人为中等,三人以下,教谕降职别用!”
“府学四十人,九年考九人则优,四人以下降职别用!”
“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沉默半晌,考课法其实古已有之。国家看重科举,自然会狠抓教育。那些不称职的教谕,自然是要革除再选贤能的。
“臣赞同!”刘三吾先开口道。
“臣附议!”吏部尚书凌汉道,“为国取才,乃百年大计。能者上,庸者下,理当如此!”
看众人都点头赞同,朱允熥继续笑道,“方才刘学士说,北方各省官学缺少名师教导,这个孤也略有耳闻。江南的名师,不愿意去北方讲学,官学又拿不出那么钱来,请名师教导。”
说着,朱允熥一笑,看看众臣,“所以孤已上奏过皇爷爷,今年开始,无论南北,各地的县学都要多拨款,用于请名师,建书院,造福学子!”
顿时,众文臣狂喜。
国家扶持教育,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行文字教化,正是儒家正统读书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