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些特殊的高技术含量船舶,比如说lng船的技术中国还没有掌握。其他的像是游轮、散装轮、集装箱轮、滚装轮等绝大多数船舶,国际市场的订单都在加速向中国船企流动。

    一出一入之下,韩国造船业如今早就已经式微了。唯一得到好处的就算渤船重工。趁此机会在韩国收了一大批簇新的二手设备——天可怜见,这些设备本来都是韩国企业准备在造船业大展身手而添置的新设备啊。

    造船业就不说了,韩国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汽车业也同样面临着大倒退。

    韩国汽车走的是日本的老路。也就是低价质次高性价比的廉价车道路。韩国车造型上向欧洲名家取经,技术上不断吸纳总结。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而价格上更是低于日系车,成为世界市场上价格最实惠的主流车型。

    但这种情况现在却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日系车又杀回到这个市场来了。

    通过渤海省政府的牵线搭桥,泛翰集团和金杯客车公司、奉天华晨公司合资成立了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泛翰集团提供了全套的车载电脑系统,金杯汽车和华晨公司则在汽车组装、零配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新组建的华晨金杯又以车载电脑技术吸引了丰田的合作,合资成立了华晨丰田汽车集团。

    这家新的企业电子设备全部采购自泛翰集团,而相当一部分零配件也是从中国国内采购,只有核心部件是从日本进口。

    丰田从1999年就推出了一系列应用了车载电脑系统的新车型,由于采用了在中国建厂、使用中国供应零部件的方式,其生产成本更是有着明显的下降。

    这还要多亏了泛翰集团这些年在渤海省不遗余力的推广erp系统,出自同源的erp系统,让渤海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进入丰田的供应链条少了很多麻烦,不然以丰田对供应环节严苛的控制力度,恐怕还真没有多少2001年的中国企业受得了。

    对此周硕也有些挠头,丰田和华晨合作的话,势必不会再与一汽合作,这感觉难免有些对不起双木省吧。

    不过好在一汽作为老字号中国车企,也不用担心没有合作企业。一汽大众从1991年就成立了,少个一汽丰田,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经过建厂和磨合之后,几款高性价比丰田车的推出,可是真的就苦了韩国汽车了。

    相同的价位、更好的工艺,虽说出身让人有些担心,但车载电子系统可就太有吸引力了。

    如今周硕那辆迈巴赫上应用的电子技术,早就已经不是豪车的专利。倒车影像、行车记录,车载p3播放器和音响设备,车载导航、巡航系统,数字化的行车状态监控。

    这些单片机说实话,成本不及一辆汽车的十分之一。但在功能和人的感受上,有这些设备的汽车比没有的高出二分之一来都不算贵。

    现代起亚汽车不是没想过,也在自己的汽车上使用这种技术。但是第一专利技术不在他们的手里——这当然是在泛翰集团手里,以周硕的思路是绝不可能给韩国人用的。第二,就算他们想绕过去,结果也是发现根本不可能。

    车载影音系统,整个p3的专利还是在泛翰集团手里,自己搞一套标准,资源获取就非常困难。

    汽车监控系统就更不用说了,韩国汽车除非只在自家卖,否则出去就一定要遵守国际标准。而国际标准是什么?从1999年起先进obdii的标准都是泛翰研究院定的,这方面连欧洲都被甩下去了,起码领先世界三四年时间。

    不按照泛翰集团的标准来,世界各国正在普及的电脑检车设备就检测不了韩国汽车。由此带来的不便影响,让韩国车在修车界风评很是不好。

    一个修理风评不好,修车价格昂贵的汽车,就算入手价格便宜,养车成本没几年也超出去了。

    如此之下,刚刚合并的现代起亚汽车集团,2001年也是饱受打击,在全世界市场上被华晨丰田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