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城士绅百姓从州衙,送到城门口。
从城门口,又送出去十里到长江渡口。
目送老知州上船,船只渐行渐远,直至不见。
士绅百姓,才扶老携幼回城。
然后发现,城门不关了。
大家惊讶一下,就撇开不去想了。
嗯,不关才对,这才是和州。
和气的和,日子恢复太平了。
……
渡船上,老知州回到船舱,看着眼前五彩斑斓“万民伞”,心潮激荡。
与那种整齐规整,都是绸带做的漂亮的“万民伞”不同。
这个万民伞上边密密麻麻、重叠无数层的带子,五花八门。
有簇新绸缎,有更精致的缂丝,更多的是布条,一指粗细、两尺多长,甚至还有些布条已经褪色,是两、三段短布条接起来的,夹杂在其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十分和谐。
几位耆老说了,这是和州士绅子弟,连夜走访城中各家各户,说了老知州要归乡,大家准备万民伞之事,无一户拒绝,都是出了布带。
老知州摸着这布带接头,跟旁边长子唏嘘道:“为父游宦三十年,行迹四州,做了三地父母官,今日才见真正的万民伞是这等模样。”
那长子引以为傲道:“和州父老至诚,不枉父亲呕心沥血经营十年……此伞足可传家!”
老知州却是摇摇头,拖着万民伞出去,走到船头,轻轻一推。
伞骨重,上面绸带布带吸水后更重,打了几个璇儿,就缓缓沉入江中。
“父亲!”
长子惊诧。
老知州不言,眺望和州方向。
和州不负他,他却负了和州。
从城门口,又送出去十里到长江渡口。
目送老知州上船,船只渐行渐远,直至不见。
士绅百姓,才扶老携幼回城。
然后发现,城门不关了。
大家惊讶一下,就撇开不去想了。
嗯,不关才对,这才是和州。
和气的和,日子恢复太平了。
……
渡船上,老知州回到船舱,看着眼前五彩斑斓“万民伞”,心潮激荡。
与那种整齐规整,都是绸带做的漂亮的“万民伞”不同。
这个万民伞上边密密麻麻、重叠无数层的带子,五花八门。
有簇新绸缎,有更精致的缂丝,更多的是布条,一指粗细、两尺多长,甚至还有些布条已经褪色,是两、三段短布条接起来的,夹杂在其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十分和谐。
几位耆老说了,这是和州士绅子弟,连夜走访城中各家各户,说了老知州要归乡,大家准备万民伞之事,无一户拒绝,都是出了布带。
老知州摸着这布带接头,跟旁边长子唏嘘道:“为父游宦三十年,行迹四州,做了三地父母官,今日才见真正的万民伞是这等模样。”
那长子引以为傲道:“和州父老至诚,不枉父亲呕心沥血经营十年……此伞足可传家!”
老知州却是摇摇头,拖着万民伞出去,走到船头,轻轻一推。
伞骨重,上面绸带布带吸水后更重,打了几个璇儿,就缓缓沉入江中。
“父亲!”
长子惊诧。
老知州不言,眺望和州方向。
和州不负他,他却负了和州。